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教育| 科技

熬夜伤心!最新临床研究显示:昼夜节律紊乱导致心梗患者不良预后

2022年05月27日17:43 | 来源:东方网
小字号

原标题:熬夜伤心!最新临床研究显示:昼夜节律紊乱导致心梗患者不良预后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发表临床研究显示,熬夜或夜班工作等昼夜节律紊乱加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再灌注术后心肌损伤,并导致长期临床预后不良。

研究结果以“Disruption of Circadian Rhythms by Shift Work Exacerbates Reperfusion Injury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为题,于2022年5月24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影响因子IF=24),同期配发了编辑部评论,这一研究发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保护提供了新策略与思路。

熬夜或夜班轮班工作现象在当今社会并不少见,其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带来诸多健康问题。急性心肌梗死是影响我国国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目前急性心血管事件具有昼夜节律特点已成共识,但是昼夜节律紊乱带来的心血管损伤风险却依然未明。

研究者通过一项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NCT03768453),连续性纳入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后12小时内接受了急诊再灌注手术治疗的患者。主要临床终点是再灌注术后心肌梗死面积,次要临床终点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等。研究发现,夜班轮班工作显著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再灌注损伤和微循环障碍风险。在5年的中位随访期间里,夜班轮班工作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增加近2倍,这主要与心梗后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利用临床前大动物模型验证了上述临床现象,并发现了一条全新的心肌生物钟核受体调控信号通路。本研究提示维持节律稳态是一个潜在的心肌保护策略,为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提供了新思路。

仁济医院心内科历史底蕴深厚,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国家教育部211重点学科、国家首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国家首批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等。该论文第一作者为仁济心内科赵怡超、陆熙园等,通讯作者为卜军教授。该课题得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项目的资助。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