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在隔离点连续奋战28天后,宝山的她这样记录抗疫瞬间

2022年05月10日16:24 |
小字号

陈敏今年48岁,在上海市宝山区长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号收费处工作了13年。前不久,她刚经历了人生中最难忘的28天。

3月末,陈敏在队长施寒艳医生的带领下,进驻一家隔离酒店。连续28个日夜,这支仅13人的医疗服务小队要服务隔离在300个房间内的入境人员。“干到后来,大家都已疲惫不堪,全靠互相帮助、互相加油鼓劲才撑了下去。”

结束服务后自我健康观察的7天里,陈敏与其他同事一样,“抓紧时间补觉,让身体恢复一下”。可还有一件事情萦绕在她心头。“那些亲身经历的危急、感动的瞬间,我想把它们都记录下来。”尽管去年才开始学国画,身边的画材也十分有限,陈敏还是挤出时间、几易其稿,画出了那些她和同事感同身受、难忘的点滴。

“一出来就没有时间画了,每天都要工作。当时我心里想着,这件事情我一定要做。”陈敏说。

“你的名字是上海医生”

一幅画中,一位医生俯身,为平躺着的患儿进行推拿治疗。现实中的情形却是惊心动魄。

当时,一位年仅8岁的患儿突发高热惊厥,情况危急。医生冯群得知后立即赶到患儿身边,先行施救,为后续抢救争取了宝贵时间。医生杨容赶到后,运用独特的儿科推拿手法,在隔离酒店内缺少相关治疗药物和医疗器械的情况下就地取材,为患儿进行物理降温。经过两位医生的携手努力,1小时后,患儿终于转危为安。

得知患儿母亲只身一人带着孩子从香港来到上海,本人又患有焦虑症,杨容在孩子病情平稳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留下来安慰这位母亲,和她拉拉家常。在杨医生亲切的话语和温暖的关怀下,这位刚经历惊魂时刻的母亲终于平复了心情,连声道谢。事后,她多次询问杨医生的姓名都得到了婉拒,便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知道了,你代表了上海,你的名字是上海医生!”

另一幅画中,医护人员正在为一位年轻女士进行核酸采样。现实中,双方的交流互动并不止于每日的采样与测量体温。

这位女士在入住隔离酒店前,意外发现自己怀孕了,但因为行程原因尚未来得及做产检。为了便于照顾,入住当日,工作人员便贴心地把夫妻俩安排在了一个房间。入住的第六天,这位孕8周的准妈妈因为少量出血变得焦虑不安,丈夫见状,急忙通过微信语音寻求帮助。当时值班的医生冯群和护士薄建芳迅速赶去查看情况。

看到这对新手爸妈毫无经验,情绪焦虑,冯群便仔细地为孕妇做了检查,耐心细致地解答他们提出的所有问题,针对性地给予健康指导,薄建芳也在一旁安抚他们的情绪。之后的每一天,记挂着这对小夫妻的冯群都会抽时间询问孕妇的身体状况,和她聊聊天,鼓励她多进食。核酸采样时,冯群也确保动作尽可能轻柔,以免加重孕妇恶心呕吐的早孕反应。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两天后,孕妇的出血症状消失了。临走前,夫妻俩特意向冯群和其他医务人员表达了诚挚谢意。

要把“心中有光 无畏前行”画出来

陈敏倾注感情最多的,是一幅写着“抗疫必胜”和每个队员名字的画。这幅画的绘画过程也最为艰难。

“因为没有铅笔打草稿,起初我连画了3张都作废,一度想要放弃,但转念一想,不行,必须要把大家‘心中有光 无畏前行’的精气神给画出来留念。”最后,陈敏比照着大家离开隔离酒店前拍的集体照,想方设法完成了这幅画。

画笔传达的内容有限,但一起奋战过的时光,队员们不会忘记。

那段时间,医疗服务队的每位成员早晨5点多就要起床,赶在6:30之前把当天需要核酸采样人员的二维码信息打印出来,贴到采样管上,同时还要准备好采样所需的各种表格。一整个白天,大家都要穿梭在各个楼层,为隔离人员测量体温、核酸采样,有紧急情况时马上要派人去查看。

部分人员隔离期满,医务人员要赶在接送车辆到来前,准备好表单、确认好他们的绿码,提醒他们收拾好行李、有序下楼。有人离开就有人进来。到了下午,工作手机会把即将入住的隔离人员信息发来,医疗服务队便又要做好准备工作,等人来了随时接待。“运气好一点,新来的人下午或者傍晚过来,晚上就能太平一点。”但更多时候,工作时长并不受大家的控制。陈敏说,有一次,入境人员午夜才被送到酒店,大家就一直忙到凌晨,防护服里的衣服全部湿透。洗好澡,稍微眯了一会儿,天就亮了,又要迎接一个忙碌的早晨。

陈敏形容隔离酒店内的工作“既费脑力,又耗体力”。负责保管防疫物资的她,每天都要多次前往医务人员穿脱防护服的物资储备间,检查防护服、手套、面屏、消毒物品等是否齐全完备。看到有缺少的,她就要立即赶到物资仓库搬运过来补足。消耗量大的时候,她一天要补好几次。“我心脏不太好,同事看到我搬物资搬得有点伤了,都会过来帮我一起做。”

28天的奋战中,队员之间的关心互助给了大家前行的勇气和动力。有人身体不舒服,其他队员会立即顶班,抢着多做一点。有人默默地趁着休息时间,躲在房间里吃泡面过生日,大家发现后会一起送上生日祝福,相约疫情结束后一起品尝美食。有人思念家中年幼的孩子,大家便给予安慰,相互鼓励。

如今,陈敏已经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天天上班,抽不出时间画画。可除了之前画下来的那些,她还有很多记忆深刻的画面想要落在纸上:“接下来只要有空,我一定还会继续画的。”

(来源:上海宝山)

(责编:葛俊俊、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