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抗疫没有国界,上海我们一起守护!”

2022年03月24日11:20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上海3月24日 (唐小丽)“做核酸,来来来……”“做核酸,今天,快点……”这几日,一口夹带“英式”口音的普通话,通过移动小喇叭,在嘉定区安亭一小区居民楼间回荡。

口音“特殊”,但效果却不“打折”。听到喊话,居民纷纷走出家门,有序参与核酸检测。声音的主人是谁?

原来,举喇叭喊话的是来自英国的小伙亚当。近日,安亭镇一小区启动网格化核酸筛查,和小区其他居民一样,亚当自觉遵守防疫要求参与核酸检测。“从上门通知、下楼排队到核酸检测,全程只要30分钟。”有感于社区组织核酸检测的高效有序,爱好摄影摄像的他以视频的方式将全程记录下来,并通过任职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双语学校,加入了社区防疫志愿者队伍。

由于中文说得不太流畅,在正式上岗的前一天,亚当连夜苦练发音,为小喇叭动员喊话做足准备。除了“喊话”,他还承担为居民分发“已采样”凭证的任务。亚当说:“很高兴能为社区尽一份力,希望所有地方都能战胜病毒!”

无独有偶。在嘉定区江桥镇一社区的核酸筛查现场,一位身高1.96米、声音洪亮、总带着温暖笑容的老外“大白”也格外引人注目。

这位“大白”被居民亲切地称为“老刀”,因为他的英文名字是Douwe Schurer,大家对这个英文发音总拿捏不准,就干脆叫他“老刀”了。

老刀,今年51岁,来自荷兰,跟随中国妻子蔡志芳已经在江桥定居十多年了,也是一位坚持17年捐献Rh阴性血型的献血者。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老刀选择居家办公。妻子蔡志芳看到业主群里招募居民志愿者的信息,便与老刀商量一起报名,成为小区里第一组夫妻档志愿者。

3月14日,老刀第一次穿起防护服,穿到一半才发现衣服太小。这时,志愿者领队张丽丽想到办公室有一件没人穿得上的特大号防护服,便拿来交给老刀。等老刀穿好防护服,大家又发现他的双脚依然露在外面,于是决定用专用防护鞋套给他“打补丁”。

老刀正在维持秩序。嘉定区供图

因为老刀在小区的“知名度”高,中文又好,大家都喜欢他,张丽丽就安排他做现场维护秩序的工作。“排队要保持距离,口罩戴戴好!”“不要害怕,这次不捅鼻子,很快!”“今天有两个检测台,大家不要着急。”……老刀在维持秩序岗位上一直提醒、安慰居民,想各种办法舒缓大家的情绪。“我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喜欢用开心的方式给大家鼓劲加油!”老刀用中文说。

“Please line up and prepare the health cloud QR code.” “请大家排好队,提前准备好健康云二维码。” 在长宁区虹桥街道一小区,一位外籍志愿者一路跟着民警俞佳配合维持秩序工作,他的双语提醒,“切换”自如,耐心做好解释和引导工作。

“这是哈比,他第一时间联系了我们,主动要求加入抗疫志愿者队伍。” 民警俞佳介绍起这位好搭档,一脸的敬佩。

哈比(左二)与工作人员一起守护社区居民。长宁区供图

哈比来自巴基斯坦,之前,他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做核酸筛查时,遇到了不会登录“健康云”、不知道如何操作等难题。“就连我这个‘中国通’都遇到了‘拦路虎’,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更何况其他不熟悉疫情防控政策的外籍居民呢?” 哈比感同身受,一做完核酸检测就赶忙找到了虹桥路派出所的民警,表达了自己做志愿者的意愿。

“那边,有个外籍居民好像遇到困难了,我去看一下吧。”眼看民警俞佳正忙着维持秩序和解答问题,实在有点脱不开身,细心的哈比注意到了一位外籍居民在寻求工作人员帮助后仍然面露难色,便赶上去询问情况。

经过沟通,哈比这才知道这位外籍居民不知道该如何操作“健康云”,即便咨询工作人员后,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正急得团团转。看到因为输入护照信息确认身份用时较长,这位外籍居民打算离开。

“俞佳警官,快点过来帮忙!” 哈比连忙喊来了俞佳,并将该情况向他反映。在民警想办法帮助外籍居民和两个孩子生成二维码的同时,哈比则在一旁熟练地用英语和外籍居民拉起了“家常”,缓解他的焦虑情绪。

很快,经验丰富的民警根据护照信息帮助他们解决了难题,并引导他们顺利完成了核酸检测,这位外籍居民和孩子脸上洋溢出了笑容,连连道谢。

“我是上海首批外籍平安志愿者,在这里生活了13年。”此次疫情来袭,哈比见证抗疫一线志愿者勇敢逆行的担当和力量后,更加感觉到这座城市的温暖,“抗疫没有国界,上海我们一起守护。” 

(责编:唐小丽、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