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中国健儿冰雪上“飞”得更高
“和冰雪强国还有差距!”北京冬奥会,记者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
我国很多冰雪项目起步晚、底子薄,但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中国冰雪健儿已经实现许多“从无到有”的实质性飞跃——不仅实现全项目参赛,还屡创佳绩。差距正在缩小,科技助力,功不可没。
“秘密武器”专用风洞
如何让一群“跨项选材”而来的运动员,迅速掌握这项运动?如何让他们更好地驾驭风?
运用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实时采集运动员起跳角度、空中姿态、速度、距离等数据,给教练团队更好的科技支撑……这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的刘宇,和他所负责团队所做的事。
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攻克另一个难关:保证训练“量”。过去中国运动员只有一个选择——国外训练,受伤风险高,效率却很低。随着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科研基地建成,一切难题迎刃而解。基地还配有目前世界最大、国内首座跳台滑雪专用风洞实验室,这便是提升运动员训练水平的“秘密武器”。
“从头到脚”科技武装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往在钢架雪车赛场上,欧美运动品牌设计和制造的比赛服、头盔与钉鞋占据主流,中国运动员很难买到合适的装备。北京冬奥会上,钢架雪车运动员的装备从头盔到比赛服,再到手套、钉鞋,从头到脚闪耀着“科技冬奥”的光芒。
北京冬奥周期,科研人员组织了“头盔攻关”,用来制作头盔的航天级碳纤维材料,硬度相当于钢的5倍,而密度只有钢的一半。头盔根据运动员头颅特点定制打造,殷正的“游龙虎冠”个性十足,充分展示中国青年运动员的风采。
由国产品牌安踏自主研发的钉鞋,其钉子全部是3D打印的钛合金结构,重量更轻、又能有效减小风阻,经反复测试,这款战靴在起跑推进阶段相较其他品牌可平均提速0.023秒。推车起跑是钢架雪车比赛中最重要的技术环节,能够在这一阶段提升速度,可谓意义重大。
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运动员平时在训练中是如何掌握最佳的技术动作的呢?答案就是结合风洞技术等高科技辅助的模拟训练,为运动员的进步明确方向。
从2020年起,北京的二七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综合风洞馆正式启用,我国运动员在家门口就能进行风洞模拟训练,结合数字摄像头捕捉的技术动作,可以帮助运动员减小错误动作带来的风险,找到风阻最小的状态,从而获得更好的成绩。
此外,六自由度技术也运用在了钢架雪车训练系统中。所谓六自由度是指平台能够实现上下、左右、前后三个维度的平动,以及俯仰、滚转、偏航三个维度的转动。整套系统就像一个模拟游戏,可以使运动员在更安全的训练环境下采集更丰富的实时训练数据。
“快护暖美”中国研发
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名将武大靖展示他的战服中多个部位的防切割设计——这是国家冬季运动服装装备研发中心,在参考全世界100多种面料后,最终成功研制出的一种防切割面料,采用最新的360度全身防切割技术,防切割强度达到钢丝的15倍。
为了给中国运动员提供更加符合自身特点的装备,国家冬季运动服装装备研发中心解决了专业比赛服“快、护、暖、美”四个关键技术问题,实现竞速类项目服装、防护材料及装备、耐低温保障材料及装备、技巧类项目服装四类产品创新。
研发团队为花样滑冰队设计的比赛服“考斯滕”是“美”字的集中体现。4年来,北服团队一共为花样滑冰队设计了170套比赛服。花样滑冰是一项体现艺术的运动,花样滑冰比赛服的设计也是一个综合的艺术创作过程。设计师不仅要了解运动员的节目,还要兼顾运动员的身材、个性、喜好、审美等,每一件衣服都是独一无二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