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防疫攻略——来自派出所的微故事
59岁社区老片警和他战友的凌晨“逆行”
人民网上海1月27日电(韩庆) 今天一早,普陀一个小区在完成所有筛查工作后正式结束封闭,居民们的生活被短暂按下暂停键后,正式重启,大门再次敞开。开心的笑声+闪光灯,连续奋战多日的防疫志愿者们纷纷举起手机,拍照留念。
普陀公安分局长风新村派出所59岁的老社区民警何毓德和他的5位战友,顺利完成了各自的工作使命,长长地舒了口气。
“凌晨就位,赶在居民上班前”
1月13日凌晨,根据防疫部门要求,普陀某小区需进行封闭筛查。熟睡中的老何接到单位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小区。“马上就有上班的居民要出门了,我必须马上进去做好解释工作”“你们放心,我身体没问题,作好长时间‘作战’准备了”,简单和同事交代几句后,老何换上防护服,进入小区配合防疫部门开展筛查工作。
果然,到了6点,天刚亮起来,居民开始陆续下楼。老何和防疫志愿者们来到大门口一一作起了解释。居民们看见穿着防护服的“何警官”,又听到小区要封闭筛查,气氛瞬时紧张起来。
老何赶紧安抚大家,“先戴好口罩回家等通知,和单位说明情况,等筛查结束,一切恢复正常。我会在这里一直陪着大家”。同样的话,老何一早说了几十遍。因为是居民们熟悉的片警,居民也都能理解、十分配合,听了老何的话,都乖乖的转身回家等待筛查。
19个点“这才是阿拉精细化管理”
一个有2000多户居民的老小区,如何安全、高效地完成全员核酸检测?这是摆在防疫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第一轮核酸检测,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完全规划好,部分居民还因等候太久出现了怨言。这时,一名老社区民警扎实的基本功充分发挥了作用。
“把小区检测点分成这样的19个,我向所里再申请几位同志进来增援。我们用喊话器通知大家分批次下楼,减少等待时间,门口安排志愿者引导居民到各自的检测点,做完就回去。剩下的55位行动不便的居民,我们最后一一上门做检测”。老何与居委干部商量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很快,所里增援的另外5名同志进入了小区,核酸检测的安排也根据老何的建议进行了优化。居民们等待时间短了,交叉感染的风险也大大减低,居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这才是阿拉精细化管理”。
巧设临时“分拣点”快递外卖送门口
小区长时间的封闭筛查,居民快递和外卖量激增,渐渐开始出现包裹拿错、快递丢失的情况。
老何接到群众反映后,想出了在小区内设置临时快递“分拣点”的办法。
门口负责接收快递外卖的志愿者先用油性笔在外包装的显眼处写上收件地址,接着用平板拖车,集中送到50米外的临时分拣点。
分拣点的志愿者按照包装上的地址信息将某几个段号范围内的快递集中放在对应的置物架上。
最后,再由负责送件的志愿者开着电动三轮车将快件逐一送到居民楼门口,居民只需下楼就能取到自己的快递、外卖。之后,再也没有居民反映自己的快递、外卖丢失。
146位老人不会网络购物,需要安排送餐;封闭筛查期间宠物的外出问题…….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问题都在老何的“大智慧”下,一一得以解决。在这期间,老何还和战友们共同渡过了一个难忘的“政治生日”,一起在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
老何累得倒地就睡
防护服、护目镜、手套、口罩、鞋套,这样的五件套老何和他的战友们往往一穿就是十几个小时,但大家都不曾喊过苦、叫过累。
担心频繁穿脱防护装备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工作时间里他们很少喝水,有时忙起来更是忘了喝,往往一整天喝不足一杯水,错过饭点也是家常便饭。累极了就穿和着厚厚的防护服在临时休息点眯一会。
也许老何和他的战友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民警,但一旦穿上白色的防护服,他们就成为了上海防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