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过国庆,为“杨家将”援藏医疗队点赞!
10月1日-2日,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援藏医疗队的队员们来到日喀则市人民医院“上海-日喀则临床医学诊疗中心”开展交流访问,这是队员们来到雪域高原后度过的首个国庆假期。
今年,杨浦区中心医院从市东医院手中接过援藏接力棒,执行对口援建任务。自8月5日抵达西藏以来,杨中心援藏医疗队已在拉孜县人民医院奋战2个月。这是一支由普外科、消化内科、放射科、骨科、检验科和麻醉科的技术骨干组成的精锐队伍,平均年龄39岁,均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其中,硕、博士各1名。
他们怀着“有志而来,有为而归”的信念来到这里,“要加强科室品牌建设,满足患者常见病诊疗需求;配合医院完成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落实和指导;在拉孜县人民医院开展临床医疗、学科建设、科研教学;助力提升当地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调整状态 全力迎接新征程
来到高原,队员们在短暂休整后,很快投入到拉孜县人民医院的工作中。他们深入医院职能、临床科室展开现状调研,熟悉医院常规诊疗流程、梳理问题、制定未来一年科室学科发展规划,并对接各自的专业条线,包括了解内镜室、手术室、核酸检测实验室、CT室等关键岗位的设施设备运行配置情况。
队员们根据医院任命,分别担任了对应科室的临时技术主任岗位,负责科室学科发展规划、业务技术开展、人才带教培养、科研突破和医疗质量管理等具体工作。队长王俊鹏担任拉孜县人民医院院长助理,赵德宝担任麻醉科及护理部技术主任,吴炜担任普外科技术主任,张立智担任骨科技术主任,陈学飞担任检验科技术主任,叶飞担任影像科技术主任,王保才担任内科技术主任。
开展业务 聚焦核心诉求
根据拉孜县人民医院现有条件、能力、及需求,援藏队员们依据自身专业开展临床、医技、行政部门指导及日常医疗会诊工作。
外科在关键设备缺失、身体缺氧的困境中,已带领团队开展两例手术,13岁小儿斜疝修补及28岁混合痔切除术;骨科、内科参与急诊会诊多次,全力抢救危重症患者,包括急性脑梗患者、腔镜胆囊切除、大隐静脉曲张剥离术、手掌坏死截指、小儿肩关节骨折患者及成人尺骨鹰嘴骨折患者的前期处理和指导。
医疗队针对疫情防控方面开展相关业务培训,优化常态化管理流程,确保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在承担发热患者定点救治过程中符合规范,保质保量。队员们指导医院发热门诊闭环管理,应急演练及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措施改进;针对呼吸机使用、除颤仪使用及简易呼吸器使用进行了重点岗位的集中培训;就医院影像学检查的远程会诊、发热患者胸片的复核等进行了培训;对发热患者血常规检测及核酸检测标本接收流程及消毒检测,质控设置等进行了培训。
紧急救治 车祸遇险群众
拉孜县人民医院地处西藏边陲,海拔4012米。在高原上开展医疗工作,对上海来的队员们是一项挑战。平时队员们稍微活动就会有心率增快的感觉。“尽管大家适应得还算不错,但开展手术、心肺复苏等耗费体力的工作时,还是需要边吸氧边进行。”队长王俊鹏告诉记者。
9月30日11点,国庆假期前的最后一天,拉孜县人民医院内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10公里外的锡钦乡发生多车车祸事故,现场有人员受伤,需要立即救治!”事发突然且可能有危重患者,得知情况后,医院启动了紧急救治流程,援藏医疗队迅速集结待命。援藏麻醉科医生赵德宝随第一辆救护车赶赴现场,骨科医生张立智、普外科医生吴炜、内科医生王保才等至急诊室准备会诊诊治。
半小时后,第一辆救护车返回,患者全身多发外伤,头面部伤口出血不止。援藏专家团队初步判断后立即将伤者护送往CT室进一步检查,援藏放射科医生叶飞指导放射科团队迅速完成全身扫描,并对头颅、全腹部、骨盆等部位详细读片,排除可能危及生命的损伤。援藏检验科医生陈学飞上机化验患者体液标本,骨科医生张立智全程陪同至急救室对患者外伤进行清创缝合,并详细指导当地医生后续留观处理要点。第二辆、第三辆车将患者陆续送达,队员们顾不上气喘,抓紧开展救治……
最终,在援藏专家团队的努力及当地医护人员的配合下,顺利完成5名伤者检查及对症处理,交警及患者家属分别对援藏专家和医院医务人员表达了诚挚的感谢。望着援藏专家被血迹沾染的白大褂、口罩,拉孜县人民医院院长张舟竖起大拇指,对援藏团队高超的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表达了由衷的敬佩。
把技术留下 把理念留下
据悉,拉孜县人民医院地处西藏318和206国道交汇处,是珠峰等著名景点的必经之路,也是最容易发生交通车祸的路段之一,每年接收各类车祸患者200余人次。杨浦区中心医院第一批组团式援藏专家团队到达后,已参与急诊批量患者抢救数次,成功救治各类患者十余人次。
过去,由于医院客观条件及能力相对不足,部分患者需要转诊至日喀则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救治,很容易因为二次转运造成患者病情加重或延误治疗。后续援藏团队将结合医院实际需求,参照创伤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的建设标准,加大对急诊人才、硬件、流程的改善,不断提高当地医院急诊救治能力,真正把技术留下,把理念留下,造福当地同胞。
队员们表示,自己只是众多投身祖国边疆援建者中微小的一份子,“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用行动实践‘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来源:上海杨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