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打造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新名片
到2023年,基本建成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一张网”
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已于近日出台,并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上海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改革在全国率先纳入法治轨道。
目前,上海市公共资源“一网交易”交易中心已可实现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国有产权交易、药品集中采购、碳排放交易、机电设备招投标、技术交易、农村集体产权交易、农村要素交易、司法拍卖等11类交易。2020年,上海市“一网交易”规模达到9096亿元,同比增长17.9%,交易规模在直辖市中排名第一。今年1至8月,全市“一网交易”规模达到6508亿元,同比增长20.5%。
《上海深化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也同步出台,共有62项工作任务。方案提出,到2023年,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的“一张网”基本建成;努力在市场化改革、法治化环境、电子化交易、透明化服务、数字化转型、区域化合作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引入更多的市场机制和市场化手段,切实把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好、运行好;上海成为全国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标杆,交易服务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一网交易”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名片。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上海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改革在统一制度体系、统一市场体系、统一管理体系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坚持统筹协调、协同推进,坚持小步快走、创新突破,坚持效果导向、系统集成,既要支撑要素市场化配置,又要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
公共资源交易既然是通过市场化实现要素资源的配置,其改革也必然是市场化的。上海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改革不设事业单位,在上海联交所加挂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牌子,充分发挥上海联交所作为国有功能保障型企业和市场化运作的双重作用,实现价格发现、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和释放改革红利。
为了实现全程电子化,企业“零次跑”,本次改革还大力推行“电子化”交易,着力提升公共资源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水平,消除全流程电子化的盲点、断点、堵点。与此同时,“透明化”服务也将成为常态。“以后是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才是例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
当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上海“十四五”规划期间的重点工作之一,因此“一网交易”的改革也离不开数字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信息技术,加强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开发利用。并且,通过数字化,还能强化区域合作,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和长江经济带。
未来,上海将依托公共资源“一网交易”横向拓展更宽领域,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把更多的公共资源交易纳入这张网;纵向贯通更深层次,加强一、二级市场的交易联动;多向辐射更大范围,融入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去吸引、整合更多交易资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