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流调人:与病毒赛跑的“福尔摩斯”!
7月下旬以来,全国多地陆续出现确诊病例。一份疫情通报,一根流调线条,向公众勾勒着疫情形势的走向。而在详实的流动轨迹、流调信息背后,站着一群24小时待命,与病毒争分夺秒的流调人。
“流调工作是防止疫情扩散最重要的一环,必须精准、全面、快速。”宝山区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科副科长向伦辉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流调“老兵”。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他和50多名宝山流调人日夜穿梭在宝山的医院、商场和人群中,与病毒赛跑。
在他看来,流行病学调查,就是通过抽丝剥茧式的调查询问,将一个个看似毫无关联的片段串成一个完整的传播链,为后续采样、密接、次密接判定管控、场所消毒等防控措施的跟上赢得时间。“怎么清晰还原被调查者14天的活动轨迹,这是一场大的挑战,我们需要综合采用传统流行病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式,各类票证、电子记录等,一个线索都不能放过。”
流调人员茅俭英说,她曾遇到两位密接人员,由于年事已高、情绪紧张,很多行程记忆不清。加上老人平时习惯使用现金付款,行程中也没有支付记录、没有大数据轨迹信息进行辅助。这就需要流调队员一点点提示,帮助调查对象回忆。“就是通过细节、可视化的场景去还原现场,比如,家里没来过客人,我们就要追问,有没有快递来过。去过菜场,那去了多久?”正是这样细致地还原,茅俭英和流调队员从老人口中获得了关键信息,并在短短2小时内找齐所有次密接人员,落实管控措施。
有时调查进程顺利,有时调查过程则非常艰难。为了进一步核实信息,流调人员经常调阅监控录像查看视频。向伦辉说,查看监控是还原被调查人员活动轨迹的常用方法,但也是最废脑力、眼力、体力的工作。最长的一次,他和队员穿着防护服十多个小时一直紧盯屏幕:“要在1300个监控摄像头的画面中理出病例的活动轨迹这是怎么一种体验?当时,我们几十个人分工10组一帧一帧画面查看。有时病例下一秒的去向我们就要反复回看多个摄像头画面,比对10多遍,花上几十分钟去寻找。当时就是与时间赛跑,一刻不停、不敢喝水,上厕所也憋着,一天下来两眼发红,一闭上眼都是监控画面。”
除了密接、次密接排查外,流调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溯源:通过对病例发病前行程的倒查,寻找感染来源。流调人员翁玮介绍,这一过程就像公安破案,抽丝剥茧,将病例过去的行程逐天逐条分析,让“病毒”显出原形。
“半夜刚睡着被叫起来出动流调”“在零下18℃冷库采样,记号笔冻得写不出字来”“每次流调加班,女儿都哭闹舍不得”……,在采访中,流调人员也会和记者吐槽一下辛苦。不过,聊完了这些苦,不论是流调“老将”还是“新兵”,大家总是会说上一句:做流调工作确实很累,但是感到非常自豪。
他们的甜除了来自于工作的成就感,更来自于市民们对流调工作的积极配合,有些流调对象甚至会关心他们需不需要喝水等等,这样的举动让人觉得非常暖心。流调队员季鹏说:“有一次我去采样,商家对我说:‘你们辛苦啦,多亏了你们,我们老百姓才能放心’,听到这样的话,心里像跟喝了蜜糖一样开心。”市民的理解和配合,也让流调人员对今后的流调工作更有信心,“我们早一分钟开展流调,就能早一分钟采取防控措施,给广大群众提供更多安全保障。”
疫情防控,越早介入管控,越能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作为防疫战线上的“幕后英雄”,宝山流调人,你们辛苦了!
(来源:上海宝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