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美食| 健康

开埠百年 海上医疗深植“红色基因”书写大爱故事

2021年08月19日14:50 | 来源:上观
小字号
原标题:开埠百年 海上医疗深植“红色基因”书写大爱故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今天是“8·19中国医师节”,今年又值建党百年,回望历史感悟良多:上海开埠百余年,医学发展亦“开全国之先河”。浦江两岸,一代代白衣天使扶危渡厄、救死扶伤,一家家百年医院更在党的诞生地见证了一段段红色历史。

  初步统计:目前上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大医院共有10多家。穿越历史长河,追忆百年老院的世纪芳华,一幕幕刻骨铭心、动人心弦的红色时刻再现,一束束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人性之光闪耀,这些点滴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指引着后来者不断前行。

  百年前“红色种子”悄然发芽,

  星星之火燃启蒙之光

  百年之前,华夏大地积贫积弱,生灵涂炭。但正是在这黎明前的黑暗时分,红色种子已在上海的多家医院里悄然发芽。

  牛惠霖,中国第一代海归西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位华人副院长,被誉为“中国医界之柱石”。1927年和1931年,著名红军将领陈赓腿部先后重伤两次,秘密来沪就医。为他做手术的医生,正是牛惠霖和他的弟弟骨科专家牛惠生。

  陈赓的两次腿伤都十分严重,在当时落后的医疗水平下,几乎只能截肢。但在牛氏兄弟的妙手仁心下,他得以保住了双腿,为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做出了更多的重要贡献。

  左英原名瞿虹霞。她是一名从仁济医院走出的优秀护士,更是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左英一手创建了仁济医院中共地下党组织,也是上海最早的医院地下党组织,为党的伟大事业留下了珍贵的火种。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红会老楼内,同样深藏着一段红色故事。1936年,华山医院收发处接受中共地下党委托,秘密收转在法国巴黎出版的党报《救国时报》。该报是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机关报,在莫斯科编辑,在法国巴黎出版,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以及中共早期的海外宣传均做出非常大的贡献。档案中寥寥几字,已隐隐可以感觉到,彼时华山医院一股红色力量正在涌动、成长。

  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1910年生于美国纽约,祖籍黎巴嫩。1933年夏天,他第一次踏上中国这片土地,在广慈医院(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接诊。

  在此期间,马海德有幸结识了宋庆龄,在她的鼓励下,马海德参加了外国进步人士组成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1937年,马海德在延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将自己的名字乔治·海德姆改为“马海德”。1950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下,马海德成为首位正式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外国人。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8月14日下午,两颗炸弹落在大世界附近,造成上千人伤亡。其中100余名伤员被送至广慈医院,震旦大学礼堂、新校舍、广慈医院均被改造成第三救护医院,成为沪上规模最大、管理最完善的伤兵医院。1937年8月14日至1938年4月15日,伤兵医院先后收治受伤百姓500余人、受伤官兵1400余人,此外共救助难民约5万人。

  袁耀萼,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红房子医院)原副院长,妇产科研究所创始人。25岁时,她身为地下党,凭借自己的聪慧、果敢、刚毅保留住了组织“火种”。1947年袁耀萼执行一项秘密任务时被狡猾的特务盯上。她发现始终甩不掉特务,索性灵机一动,躲进了附近的一所医院,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披上白大褂。就在戴帽子的瞬间,特务冲了进来,对着她大声问:“有人进来过吗?”袁耀萼不慌不忙,沉着冷静地答道:“好像刚刚有个人往那边走了……”就这样,她躲过了一劫,然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去完成组织交予的重要任务。

  地下党工作的经历,让袁耀萼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和洗礼。谈起自己的人生,她总念念不忘三件事:一是走对了“路”,投身学生运动,加入了共产党;二是进对了“门”,选择了医学,选择了妇产科专业;三是入对了“行”,在临床一线工作,从事实验诊断研究。

  “红色基因”扶危渡厄,

  解放初显著提升我国医疗水平

  抗日战争胜利后,上海的卫生设施被战乱破坏,霍乱、天花及伤寒等传染病流行。新中国成立后,国力尚弱,一代代白衣天使听从党的号召,扶危渡厄,挽救苍生,短时间内显著提升了我国医疗救治水平。

  朱仰高,受命全权办理接管公济医院(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事宜。他通过多方筹措资金,买到一辆5吨重的道奇卡车,汇集院内能工巧匠的智慧,开始艰难的改造过程。

  1947年,“流动医院”面世了,在一年之内出诊60余次,施诊的病症以慢性疟疾、皮肤病及沙眼居多,单次诊疗病患最高纪录曾达到1100人。“流动医院”形成了公济医院利济大众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国“送医下乡”巡回医疗队的鼻祖。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51年,抗美援朝战火燃起,听从党的号召,华山医院派出数十名医护人员,作为上海首批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成员奔赴前线;其后,又派出7名医务人员赴朝鲜参加志愿军医疗工作。

  这其中有一位“华山人”叫钱惪,他在前线医疗工作中凡事亲力亲为,时刻守护在危重伤病员身边,抢救了大批在战争中负伤的“最可爱的人”。

  钱惪于1953年至1957年任华山医院院长,并于1956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带领上海医学院教职员工响应中央号召,赶赴祖国西部,一砖一瓦搭建起重庆医学院,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诺言。

  1956年同去重庆的,还有红房子医院副院长司徒亮。他带领医院一众医务人员溯江而上远赴重庆,参加创建重庆医学院的工作,并担任了重庆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同时在妇产科主任的岗位上持续工作了21年。

  1965年11月,中华医学会首届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周恩来总理亲临会场,并在随后交流中与重庆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司徒亮聊起过往:“我们都是四海为家,你的大名我知道!”

  周总理特别嘱咐邓颖超拿出一盒葵花梗牙签赠予司徒医生,因为“这牙签就是你家乡广东开平的特产,你就留个纪念吧”。这盒牙签,司徒亮保存了30多年。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被誉为“世界断肢再植的诞生地”“‘中国手’的摇篮”。

  1963年,陈中伟医生和他的同事们在医学界“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对上海的青年工人王存柏被冲床离断的右手进行成功再植,5个指头全部成活。这是世界首例成功的断肢再植手术,周恩来总理获悉这一消息后,特地在上海接见了陈中伟。1963年8月6日,《解放日报》头版发表了《一个工人完全轧断的右手被接活》的报道。

  时光来到改革开放初期。40多年前的中国,国力远不如今天,在简陋的医疗条件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张涤生院士心无旁骛地探索将显微外科手术做得更精、更细,让过去无法做到的手术变成现实——首创红外线烘绑疗法治疗丝虫病、完成中国首例断指再植、首例颅面外科手术、首例一次性阴茎再造手术、首例胸壁修复手术……此后,一代代九院整复外科专家多次完成专业内独创手术,直至李青峰团队首创“全脸面预构和重建”技术。

  新时代传承红色精神谱系,

  赓续百年信仰之路

  2020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艰难时刻,华山医院红会老楼二楼的会议室里,感染科党支部书记张文宏教授喊出“党员先上”这句最简单、朴实的话,成为抗疫之初安定人心、凝聚力量的最强音。由2000名中共党员、77个党支部筑成的战斗堡垒,危难时刻的一句“党员先上”,正是华山医院深厚红色基因的指引。

  这也是上海多家百年老院一条赓续百年的信仰之路。

  前身是上海第一家中医医院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医务人员孜孜不倦地钻研,成就我国中医制剂中第一支冲剂——感冒退热冲剂。这支“网红冲剂”,是曙光医院专家在研究治疗乙型脑炎的过程中,受到“乐口福”启发而诞生的。多年来,感冒退热冲剂因退烧效果好、剂型好、服用方便,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和肯定。

  而被广泛用于冠心病治疗的丹参,早期并非用于治疗冠心病,而是痛症。曙光医院最早开展针对丹参的研究,发现该药对心绞痛效果最好,这才让丹参成为众多冠心病患者的福音。

  1970年,坦赞铁路正式动工,大批铁路建设装备被运到东非腹地,5万余名中国铁路建设者作别家人、远涉重洋,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开启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艰难的援外成套项目。

  当地各种热带传染病肆虐,医疗保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党中央安排铁道部充分利用系统内力量,向坦赞铁路工地派驻医疗保障队。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党委接到命令后即刻动员,先后派出了两批医疗队员,在非洲成为中国形象的诠释者、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2010年世博会召开前夕,上海市卫生应急医疗队初建,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5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配备国际先进救援设备,并圆满完成世博会全程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无论1976年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救灾,还是2003年抗击非典、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红色精神在上海百年老院的传承,成就一次次奋勇逆行,书写一篇篇白衣天使的红色故事。

(责编:严远、韩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