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社会| 法治

船舶撞击护岸引发代表关注 建议将水上安全监管系统纳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2021年08月06日09:10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原标题:船舶撞击护岸引发代表关注 建议将水上安全监管系统纳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昨天13时许,一艘载运2.2万吨机制砂的散装货轮“振某顺”号撞击到浦东滨江塘桥渡口,造成亲水平台迎水面、栏杆及相关设施损坏。类似这样的船舶撞击护岸的事故已发生好几起,给城市运行安全带来危害和经济损失。如何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防控内河船舶撞击岸线事故?市人大代表刘新宇所在的代表工作小组对此做了专项调研,并提出相关建议。

  1500多公里内河航道如何监管

  4月16日,一艘大船撞上了徐汇滨江岸堤。7月7日,一艘从舟山开往上海闵行的“浦某16”轮行驶至徐汇滨江水域时,舵机故障导致碰擦了龙华段徐汇滨江岸线。

  黄浦江沿岸的亲水平台,这类船舶撞击岸线事故何以频频发生?

  代表调研发现,这跟航道有关。黄浦江航道呈“S”形,重载船受水流影响,方向上难以控制。据了解,上海浚浦局曾对黄浦江航道进行过两次疏浚,使得水流速度加快,也使黄浦江徐汇段龙华嘴弯道突然收窄,航道呈“S”形,造成航行本身难度较大;过境船一旦忽略降速,重载船受底部水流的影响,方向上便更难控制,7月7日早晨撞岸的船只就是一艘装满石子的杂货船。

  代表通过梳理分析发现,近年来发生的船舶撞击护岸事故,很多情况下是由于船员操作不当和操作违章所引起,警示标志缺失也是一大原因。调研发现,通航河道沿岸通常都没有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比如徐汇滨江沿岸护栏边没有彩色光带等醒目警示标志,一到晚上往往漆黑一片,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发生撞击护岸事故。

  “有关部门监管手段、技术、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刘新宇说,上海内河航道里程有1500多公里,登记的船舶数量有4000余艘,面对如此大里程的内河通航河道和数量众多的运营船只,目前仅靠海事部门执法船在内河中进行定期巡查,显然力不从心。

  强化水上安全巡查力度预防事故

  目前正值汛期,河道水位大幅度上涨、流量和流速增大,护岸损毁事故将会给沿岸防汛防台工作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如何采取措施有效防控船舶撞击岸线事故?

  “要对‘S’形水域制定重点预防保护措施。”代表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海事部门进行实地考察,对经常发生船舶碰撞的“S”形航道进行疏浚改造,平衡水流速度和主流重心,并在水域设立警示标志,警示来往船只减速。同时在通航河道亲水平台处增设夜间照明设施和警示牌,还可在重点地段安装防撞轮胎等,为过往行人设立警示牌,告知此段为事故高发段。

  代表们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管理单位应加强对内河船员的思想教育、法治教育和实操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内河船员参加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测试。通过对避碰规则和事故案例的学习,提高船员的守法意识、安全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自觉性。

  “进一步强化水上安全巡查力度,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刘新宇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应结合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制定有效措施或管理细则。海事部门要加强日常巡查力度,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船只检修的监督,确保船只各项指标达标。

  代表小组还建议,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加强内河水域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优化资源配置,使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管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比如升级改造、增加相关监控设施,实现辖区内监控数据全获取。实施有效监控,打造水上“千里眼”,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船舶动态全方位监控,推进信息技术与海事监管的深度融合。同时充分利用船舶动态监控系统和动态监管指挥系统,跟踪船舶动态,及时发现船舶异常情况,并通知现场执法力量,有效避免事故发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船用导航系统中设立电子警示标志,并将水上安全监管系统纳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统一管理。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