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从军人到警察 这些人依然“闪闪发光”

2021年08月01日23:23 |
小字号

在长宁公安的队伍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将昔日的军旅情融入今朝警营梦,脱下的是军装,不变的是信仰、是作风,在自己的岗位上处处闪耀着军人本色,也彰显着人民警察的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

“小小联合国”里的小娘舅

最近,虹桥路派出所民警陈波成为长宁最美退役军人候选人之一的消息传出后,熟知他的居民便热烈讨论起来,纷纷把宝贵的一票投给了他。曾经从军的经历,磨练了陈波的意志,令他刚强坚毅,“硬核”执法毫不含糊。如今社区民警的身份,锻炼了陈波的耐心,令他温暖体贴,遇事不慌办法多。在荣华这个俗称“小小联合国”的社区里,家长里短、大事小情,居民们有事儿找他准没错。

前两天,一把“穿越半个地球”的钥匙稳稳地交到了陈波手里。“陈警官,我家房顶往外渗水,是不是楼上邻居家里漏水啊?”陈波接到了一位社区居民的求助。陈波多方打听、联系得知,楼上的业主孙先生一直在国外工作,短时间内回不来。房子长期无人居住的情况,在这个外籍人士集中居住的社区倒是常见。如果无法进入房子,就没有办法彻底解决楼下业主家漏水的问题,极大地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于是陈波耐心地与远在孙先生联络,多次沟通交流下,孙先生愿意托付即将回国的朋友把自己的家门钥匙带回交给陈波,以便尽快解决问题。当陈波打开门的那一刻,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屋内到处是水。经过仔细查看发现,这家并无漏水的情况,竟然是其楼上的邻居漏水,又因孙先生家长期无人居住导致屋内存水并渗透到了楼下邻居家。“一家漏水,三家遭殃”。考虑到居民的居住安全,陈波赶紧来到了漏水的业主家中说明了情况,叫来修理工及时修好了漏水的地方。陈波将实际情况告知孙先生,并让他放心,自己已经和楼上业主一起将屋内存水清理干净,一起可能引起的邻里纠纷的事件得到了及时妥善处理。陈波说,业主选择将钥匙交给他,他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把事情解决好。

军旅生涯虽短暂,年轻的陈波却经历过救火、地震救援等种种危难时刻,临危不惧、雷厉风行等逐渐地成为了他的个性“标签”。前不久,陈波在下班途中,遇到一辆正在行驶的汽车因碾压路基而突然发生侧翻,导致驾驶员被困在车中。这紧要关头,他赶紧冲上前,指导驾驶员打开车窗,并将其从车厢中往外拽,顺利地救出了司机。事后,当驾驶员想要感谢陈波时,陈波只是告诉他,自己是一名人民警察,也曾经是一名军人。

老人们的“小孙”

“当警察可以做好事”,天山路派出所民警孙礼钢退役后就是带着这么一个简单、朴实的想法,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公安队伍。2014年起,孙礼钢开始担任纺大居民区的社区民警,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他的身影开始频繁穿梭于纺大居委3000余户居民的“万家灯火之中”,纺大小区居民中老年人占了大多数,同事嘴里的“老孙”到了居民这里就成了“小孙”。孙礼钢将关爱老人当做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当遇上涉及老年人的居民纠纷时,他也是多了一份耐心。

社区居民袁阿姨家住6楼,由于7楼在捅水管的时候不小心捅破了,导致水漏到了5楼,一番排查下来,发现破裂的地方只能通过拆开袁阿姨家的墙才能维修。然而80多岁的袁阿姨对于进屋维修一事非常排斥。小区居委会做了好多次工作,她始终以各种理由不同意进屋维修。无奈,居委会只能向孙礼钢求助。他了解情况后,并没有急于和袁阿姨提维修的事。他得知袁阿姨的老伴住院了,下午她要坐公交车去医院探望。于是他陪着老太太从家门口走到车站,一路上和她聊天。在了解到她是因为怕修水管影响家中卫生后,孙礼钢主动表示自己会上门帮忙监督工人施工,消除了老人的顾虑,解决了这一问题。

热心的孙礼钢不仅是老人们眼中的贴心人,也是远近闻名的“反诈斗士”。多年来,孙礼钢悉心研究各种涉及老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一次,小区独居老人董老伯的儿子向孙礼钢反映,父亲也不知从什么途径接触到一款“投资产品”,根据宣传内容董老伯可获得很高的年化收益,对此董老伯十分心动。家人得知后几次三番劝阻,可董老伯一直不表态。结果,家人上门看望董老伯发现他不在家,家中银行卡、身份证也都不见了,才惊觉董老伯可能是去购买“理财产品”了。孙礼钢了解情况后,立即调阅《纺大居委独居老人资源库》,最终在小区门口将董老伯找到,幸运的是老伯还未来得及给骗子转钱。孙礼钢将董老伯带回家中,耐心地与老人解释,董老伯这才告诉孙礼钢,自己在数年前投资了类似的“理财产品”被骗了,这次又看到了类似的产品,想再投资一点钱,引诱骗子出现并把损失的钱款拿回来。经过孙礼钢的耐心劝解,董老伯最终放弃了自己去“钓鱼”骗子的想法,并感叹道“还好有小孙在,要不我又傻傻地将钱投进去了。”孙礼钢就是这样带着满腔热情、款款温情和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走进了居民们的生活中。

“鹰眼巡警”的新作为

随着东方卫视《巡逻现场实录2018》节目的播出,华阳路派出所巡逻民警——郭敏,这个名字被大众熟知,还获得了“鹰眼巡警”的称号。有人说巡逻工作要想出成绩就必须靠运气,也有人说现在的巡逻工作都是靠着电子探头。但郭敏不同意,他觉得这项工作必须要有人耐心地做。

如今的郭敏,将自己挚爱的巡逻工作进行了总结,将这套“郭氏”巡逻独门绝活传承给了更多青年民警,把它作为回馈社会的另一种方式。在识别违法犯罪方面,郭敏惊人的洞察力不是天赋,也不是运气,而是靠着细致观察、日积月累的经验。郭敏带着青年民警在夜间进行设卡检查时,总是提醒他们一切异于平常都有违法犯罪的可能。一次,夜色中驾驶员慌忙打灯的动作引起了郭敏的注意,而他也欣慰地看到青年民警也注意到了这一点,“郭师傅,那辆车不对劲!”民警小丁拦下车辆后发现驾驶员神色紧张,说话结结巴巴。后经核查,发现该车不仅是克隆车,而且车内的《上海市营业客车驾驶员》证也是假证。每一个跟着郭敏巡逻的青年民警都迅速成长起来,眼神也越来越有“鹰眼”的味道。

华阳地区有很多大型商场,针对发案情况特点,郭敏本着“带着警情去巡逻”的工作职责,在案件高发重点区域无规律地反复巡查,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增加巡逻频率,既提高了与违法犯罪分子的“遇见率”,又加大了对违法犯罪分子的震慑力,这样高强度的工作让很多青年民警都大呼吃不消。但看着与自己父亲年纪相当的郭师傅,大家都卯起了劲儿,“要想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郭敏正是用军旅生涯刻在灵魂深处的忠诚和坚毅充当着火车头的作用。面对偌大的辖区,仅凭巡逻民警的“两只眼”和“两条腿”是远远不够的,在和青年民警的共同努力下,郭敏还经常到商铺里指导店员及时调整店内摆放角度不合理的监控探头,同步提醒商户负责人及时对店内的监控盲区进行监控设备的查漏补缺。郭敏说:“活到老学到老,科技加上人力才能发挥更大的效力,我也从青年民警的身上学到很多。”

平凡而坚韧的“鹰眼巡警”郭敏保持着保护一方平安的信念,虽然还战斗在原来的岗位,但他用自己的爱岗敬业鼓舞影响着更多队伍中的年轻人。为的就是无论在城市的哪一个角落,市民都能感受到更多的安全。 (来源:上海长宁公安分局)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