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衡量上海软实力有“尺子”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谢卫群 沈文敏 季觉苏

2021年06月28日14:47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提升软实力 上海再攀高”系列报道之六】

上海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点。电视剧《安家》取景处

6月28日一早,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全文公布,其中,有引人注目的六个”让“:

——让核心价值观凝心聚魂。

——让文化魅力竞相绽放。

——让现代治理引领未来。

——让法治名片更加闪亮。

——让都市风范充分彰显。

——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

这最后一“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恰是前面五”让“的水到渠成。

这样一句话出自中共上海市委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中共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决议还谈到,要让越来越多的人向往上海、喜欢上海、宣传上海。这意味着,上海将人,特别是天下英才是否归“心“,当成了衡量城市软实力的一把硬尺子。在大江东工作室看来,这是上海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

改革开放40余年,上海用无数有形的物质——大企大港、大楼大桥让自己脱胎换骨。一座上世纪80年代老态龙钟的城市,已跃然而成一座现代化的、极富魅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发展基点越来越高,而今,上海郑重提出提升城市软实力,且着力要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表明上海发展思路有了深化和升华,进入从“物“到”人“、从经济建设到全面内涵建设的新阶段。毕竟,天才英才的用”脚“投票,决定了一座城市的未来发展空间。

一个游戏好不好,看有多少玩家留下;一个城市好不好,看有多少人才留下

玩过电游的人都有体会:一个游戏是否成功,重要的指标是有多少玩家在玩。而一个城市是否成功,也要看有多少“玩家”——人才愿意留下来“玩”。

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不是上海第一次提出与人才有关的愿景。

开放的上海海纳百川,无数英才奔沪。陆家嘴就是明证。

1990年初,小陆家嘴人口不足5万,现在,从业人员超过50万,光金融从业人员就超过30万。而他们来自全球。

来自瑞典歌德堡市的“歪果仁”孔翔飞,中学毕业背着背包来到中国,在东南沿海走了一圈,“我刚到陆家嘴时,东方明珠还在建。我有个强烈的感觉:这里将发展很快,于是,我留下了。” 目前,孔翔飞在陆家嘴有自己的投资公司,专门投资有成长性的民营企业。

目前,陆家嘴拥有870家持牌金融机构,全国41%外资法人银行90%以上的外资私募机构,全球资管规模前10的机构有9家落户陆家嘴——天下英才拥有含金量极高的发展平台。

快速、全面且高质量的发展,是上海对人才最大的吸引力。

背着背包来,开着宝马走——张江高科技园区拥有太多个人传奇,他们支撑了这里的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大数据、在线平台等产业集群。“5年前,我们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来张江创业只有几个人,现在,来自海内外的员工已达4000多人”,森艺智能的张少典与马汉东,感慨于这个奇迹盘的演绎。

张江之门正在建设,这是示意图。

不止是张江。

臻格生物落户了临港新片区。公司创始人之一、高级副总裁沈智勇博士说,临港,与美国加州的长滩非常像,不想走了。该公司已受到多家投资机构的青睐。

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松江区,此前在清华大学举校园招聘,只招30人,报名人数突破3000人,百里挑一。“G60科创走廊,我很向往。”一位竞聘者说。

一个国际化大都市 ,人员的进进出出很正常。在不断的流动中,越来越多的人最后留在了上海,更有越来越多的英才正在奔沪路上……

6月初,一项《2021“理想之城”——全球青年科学家调查》显示,全球30岁以下青年科学家,最向往的城市是上海——这个”第一“,让上海着实欣慰。上海的科技创新开放窗口和网络枢纽地位,对全球青年科学家有极强的吸引力。

有趣的是,从事直播的主播们,最想来的城市,也是上海。继李佳琦落户崇明,最近一个月,很多微博和B站大V都搬家了。最强大脑选手,B站UP主洪千辰4月发布视频,宣布她将从北京搬去上海。5月份,旅行博主曹导也和好友搬到上海,一起合租房子。在B站拥有500多万粉丝的美食UP主”盗月社食遇记“团队5人,也迁来上海。

把人才流入门槛放“低”,一个有创造力的城市,需要不断积聚活水

“人才是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的第一资源”,上海早已形成的共识,写入了2035远景规划。提出“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是上海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上海战略定位的需要。

“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标杆”,这是上海2035年远景规划。在“十四五”发展基础上,上海再奋斗十年,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功能将全面升级——只有汇聚天下英才,才能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

大江东注意到,在总结了上海当之无愧的“硬“成就之后,《意见》有这样一段表述:“在软实力方面,按照‘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定位要求,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和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上海发展基点有了质的不同。2020年,上海GDP接近4万亿,排在全国城市前列,更进入世界城市排名前5位。然而,上海瞄准的是“世界影响力”,影响力的大小,就要看在人才竞争中能否胜出,能否填补那个较大的“提升空间”?

北京、深圳、广州、杭州,以及更多的城市都生机勃勃,向英才们频伸“橄榄枝”。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悦远来”,面对更多的竞争者,上海有没有更多的制度铺垫,更多的大胆创新举措?

这是上海高层次人才需求岗位全球发布的海报。

上海正在行动。

首先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2018年4月,上海市为包括诺贝尔奖得主维特里希·库尔特·赫尔曼在内的6名外籍人才,颁发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其中,既有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也有应用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还有重点产业领域的企业家。

2015年7月以来,25项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出入境政策先后出台;2018年初推出“聚英计划”,为外籍人才办理永久居留、长期居留、人才签证、口岸签证等提供便利。外籍人士在上海工作的手续越来越简化。

尽管上海有严格的总人口数量“红线”,但却热情地一再放宽非沪籍大学毕业生在沪工作门槛。不但留学生落“沪”门槛明显放低,直接落户的政策也从北大、清华本科生到将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毕业生一“网”打尽,吸纳英才的范围不断拓宽。

2020年12月24日,上海高层次人才需求岗位目录向全球发布,提供岗位超过1万个。

把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水平抬高,把人才流入的“闸门”推大,上海不断积聚“活水”。

紧扣产业发展吸纳英才,天下英才“下海、出海到上海”,正在成为趋势

英才来不来,考量的是城市综合软实力。上海正为各路英才创造更加宜居、宜业、宜创的环境,努力成为“人才蓄水池”,创新策源地。

英才看重的是事业发展,正紧扣产业发展吸纳英才的上海,魅力顿显。

围绕蓝天梦、中国芯、未来车、生物药、数据港等六大产业构筑产业集群,浦东人才集聚有的放矢。十年做出原创糖尿病新药的华领医药创始人陈力博士说,选择在张江创业,是因为这里产业环境成熟,容易吸引全球人才。如今,浦东、自贸区临港新片区、G60科创走廊都明确提出产业方向,为人才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

“五个新城”建设启动,人才蓄水池进一步扩大。这五个新城以独立节点城市模式建设,人口规模分别扩大到100万人口以上,人才进入上海的渠道更加丰富。为了吸引人才,各个新城各有奇招,你追我赶。

参照国际标准、解决人才痛点,是上海本轮人才吸引的一个亮点。

松江提出人才政策:全面提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1+10”人才政策能级,促使人才的贡献与回报匹配、薪资同国际接轨。未来5年将投入20亿元,重点资助和扶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发展,提供人才公寓不少于1.5万套,对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中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才,给予最高1000万元购房补贴。

G60科创走廊已成为重要的科创平台。松江融媒体平台供图

上海及各区加大了人才服务力度。临港新片区,全力做好“进园区、进校区、进社区”的“三进三同步”人才政策服务,有效整合人才政策资源,助力夯实人才高地。在大的政策框架之下,给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只要企业认定的人才,政府都给予相应扶持政策,为创业企业降低成本,为创业团队降低成本。为解除人才对子女就学的担心,临港新片区一次性建设了14所中小学校。

宝山区近期制订推出《宝山区加快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30条新政,最核心的是,每年拿出不少于10个亿资金,给予企业及人才实际支持。其中,对于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按研发投入50%给予支持,一般项目最高1000万元,重点项目最高3000万元,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最高4000 万元。

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选才不拘一格。天下英才,不止是科技人才,文化、体育、电竞、蓝领工人都成为上海吸引的对象。

在评论人士何万蓬看来,天下英才“到上海下海”,“到上海出海”,正在成为一个趋势,“这就是上海这个大舞台、大世界的价值所在”。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