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薛宁薇6月24日报道:今天(23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简称《若干规定》),并将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记者了解到,由省级人大为人民建议征集专门制定地方性法规,这在全国范围属首创。
《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究竟是一部怎样的法规?对老百姓而言,法规正式实施后,自己对这座城市的思考将通过怎样的机制传递出去?自己的建言又将如何在法规条文的指引下,得到承办部门最规范、最高效的反馈呢?
记者获悉,民生问题和社会热点方面的建议在《若干规定》中被视为重点,并特别强化了人民建议“主动征集”方式。比如,《若干规定》明确:各级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和作出重大决策,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重大民生问题的,以及就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等主动征求、收集人民建议的,可以根据需要开展专项征集,并逐步实施目录管理。
对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面的建议,《若干规定》特别提及,“及时、快速收集、转送、汇总、分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期间的人民建议,提高人民建议处理的时效性。”
实际上,提笔撰写建议的市民群众都希望与相关部门有互动、有反馈、有结果。此次《若干规定》将推动成果转化作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重点。明确:各级国家机关建立健全人民建议综合研判、转化机制。同时,通过探索制定工作举措,为立法、决策提供参考,真正促成人民建议落实转化。
除了市民个人,还有哪些人群可以反映或参与人民建议工作呢?对此,《若干规定》也做了表述,鼓励和支持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人民团体、行业协会等察民情、聚民智,积极向各级国家机关反映人民群众的建议;鼓励和支持高等学校、研究机构、各类智库等参与各级国家机关的人民建议征集工作;鼓励和支持境外人士积极建言献策,助力上海发展。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若干规定》要求建立完善的人民建议征集信息系统,并接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平台,依托大数据资源平台实现工作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在大数据资源平台的统一运营下,相信建议征集工作将更加规范、透明和高效。
还等什么,快来给这座城市提建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