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丝竹演出、非遗微旅游、市集、手作课等轮番上演,长宁这个节日太精彩

2021年06月13日10:45  
 

6月12日,“丝竹寻音”民乐推广季主题活动拉开了2021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长宁专场活动,在为期3天的时间里,非遗“江南丝竹”主题演出、非遗集市、非遗手工、非遗微游等轮番上演,配合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的互动,让观众零距离观摩体验,感受长宁非遗文旅融合的精彩。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10周年,长宁区紧扣“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主题开展系列活动,突出非遗保护的“人民性”,展示非遗传承保护和融合创新成果,增强长三角区域非遗保护协同联动,让非遗保护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长宁区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目前已有2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保护名录,其中国家级非遗名录1项(古陶瓷修复技艺),上海市非遗名录10项(沪剧、江南丝竹、法华牡丹嫁接技艺、木牛流马制作技艺、石雕技艺、传统戏曲服装制作技艺、撕纸、西郊农民画、面塑、根雕),另有国家级传承人2名,上海市级传承人7名,区级传承人7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现代生活

非遗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人民是非遗的持有者、传承者和受益者。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长宁区以“非遗+”赋能,活动持续至端午节,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走进年轻人的视野,真正实现“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

6月12日上午,长宁民俗文化中心群乐剧场内,丝竹声声、唢呐高亢、海派评弹的吴侬软语盘旋绕梁。一场由天山街道华韵乐府、仙霞新村街道仙霞国乐会、新泾镇田野江南丝竹队以及上海评弹团“丽调”传人陆锦花、上海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奏员胡晨韵,明星与“民星”共同带来的精彩演出率先在“丝竹寻音”非遗传统民乐专场汇演中亮相,展示了长宁区非遗保护传承和推广优秀民族音乐的成果。

非遗进校园,传统文化绽新芽。活动现场,长宁区为10所学校授予非遗进校园示范学校,例如:国家级传承人蒋道银携古陶瓷修复技艺进驻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市级传承人张书嘉携面塑进驻姚连生中学,市级传承人华兴富携撕纸进驻新剑幼儿园。

6月12日晚,在长宁文化艺术中心,长宁文化馆联合总馆与上海闻广艺术团“小小艺术传承人”以少儿朗诵、沪语表演、声乐等演出形式呈现沪语沪剧传承为主题的专场演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陈瑜和上海非遗传承人、著名沪剧演员吕贤丽也将一起同台演出,共庆佳节,为观众“传播高雅艺术、弘扬本土文化、献礼建党百年”。

为带领观众进一步领略江南音乐艺术的魅力,6月13日,长宁民俗文化中心将举办“江南琴韵”民族音乐论坛,邀请上海音乐学院琵琶硕士、中福会琵琶教师汪燕弘和古琴演奏硕士、上海崇明古琴传习基地负责人杜思睿将分别带来琵琶和古琴专场,为观众深度解读、导赏传统民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6月14日晚,“寻音非遗”长三角江南民乐主题音乐会将在长宁民俗文化中心上演,基于江南文化的深厚底蕴,来自三省一市的多个民乐团将带来《云庆》《釆茶舞曲》等经典民乐,积极推动长三角地区民族音乐相互借鉴、繁荣发展。

连续三天,长宁民俗文化中心和珺悦18广场作为主会场,全天候开展“寻梦非遗”非遗小镇集市体验活动。在民俗文化中心,你将观看到“丝竹寻音”专题音乐会,体验水晶粽DIY、版画创作、石雕砚刻、上海画绣等非遗项目;在珺悦18广场,西郊农民画、撕纸、香事、蛋雕、叶雕、香囊、灯笼等非遗体验令人目不暇接,还可以品尝到“上海老味道”集市,期间穿插舞龙舞狮、空竹、莲湘等非遗展演。

引导推动全社会参与非遗保护,共享保护成果

10年来,长宁区在《非遗法》护航下努力前行,取得了一项项令人振奋的非遗保护成果。长宁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总结《非遗法》实施经验,提升非遗保护工作管理水平,促进非遗系统性保护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向群众传播非遗法律、普及非遗保护理念,引导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非遗,参与非遗保护,共享保护成果。

以微旅行全景式体验非遗文化,长宁区此次特别策划了“匠宁拾遗”非遗微旅行,共分为微旅游路线,既有团队游,也接受散客报名,内容包含欣赏非遗演出,体验柳编葫芦香囊、版画、DIY水晶粽,参观海派非遗展览等丰富内容,形成集参观、体验、互动、休闲于一体的非遗文化深度游系列,让观众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北新泾街道端午竹铃编制体验。

活动期间,长宁区各街镇以嘉年华的形式开展了非遗进社区活动,将非遗体验和党史学习融合,为庆祝建党百年营造良好氛围。在AI社区北新泾街道,结合当下正在进行的党史学习教育,街道特别策划绳结编织党徽活动,将非遗体验和党史学习融合,邀请社区居民动手编织党徽挂件,在一针一线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华阳路街道非遗扎染制作体验。

在古北市民中心,“香飘四溢 指尖非遗 ”端午香囊制作体验活动邀请中外居民一起手作香囊,一共感受中国端午节气习俗,以“笔下春秋 非遗记忆 ”为主题的毛笔制作工艺体验课程,则邀请居民共享非遗技艺与文化大餐。

(来源:文汇报 作者:周渊)

(责编:葛俊俊、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