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贯彻新出台的《红色资源传承弘扬和保护利用条例》为主题的上海人大代表论坛昨日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举行。市人大代表、中共黄浦区委书记杲云就“保护红色文脉、推动城市更新”发言。
记者获悉,为迎接庆祝建党百年,黄浦已围绕中共一大会址周边全面完善了公共设施和配套服务,精心打磨好每一处细节以最佳环境烘托红色地标。
“一大”周边环境升级,不少市民留影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大”周边人行步道已拓宽、架空线入地已完成,黄陂南路、马当路,兴业路、太仓路以及太平湖附近都打造起了“主题花街”,芍药和杜鹃花海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驻足。
黄浦拥有全市最多的红色革命旧址遗址和设施,数量目前达140余处。如何将红色遗址保护与城市更新、民生改善有机结合,是该区近年一项着力重点。
很多早期“红色活动”的遗址遗迹如今都位于石库门民居之中,普遍面积狭小、设施陈旧。有些还需要先征收置换,才能展开保护修缮,实施起来难度不小。为此,黄浦区拿出了最合适的安置房源,把政治责任化作民心工程,用心用情推进,收获了居民的认可。
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经过修缮保护后对外开放
以“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这两处旧址为例,杲云介绍,这里原本共涉及居民14户、非居住用房2户,在居民的配合下只花费4个月就“超前”完成了房屋置换工作。两处旧址对外开放后,很快成了党史学习教育热门“打卡地”。
与此同时,黄浦区注重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融入城市更新之中,在厚重的历史街区蜕变新生的同时,更给生活工作于此的市民增添了获得感。
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内的南昌路街区既有梧桐树下的洋房,也有里弄小巷石库门,融合着东方和西方韵味,是很多市民游客最爱逛的一条“上海小马路”。很多人不知道,这里也是一个红色资源的集聚所在。杲云介绍,针对新里、旧里、公寓、花园住宅、简屋等街区内各类风格迥异的建筑,保护修缮时都逐一细致考究,严格按照原式样、原材质、原工艺,保持了历史街区的风貌特色。
不仅是街区外部环境的修缮升级,小区内部也聚焦百姓需求实施了一系列综合配套改造和环境美化升级,包括卫生设施改造、适老化改造、地坪铺设、艺术长廊、充电桩安装、智能垃圾箱房建设等。
在保护传承红色资源的过程中,一个又一个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记忆、充满烟火气和人情味、生活更加便利舒适的街区正向我们走来。
市人大代表、中共黄浦区委书记杲云22日下午在上海人大代表论坛上交流发言(展翔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