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区域架空线入地后,老市府大楼露出清朗真容。受访方供图
日前,在江西中路福州路路口的东南角,随着编号为“江西-13”的电杆顺利拔除,飘荡在这一带数十年的城市架空线全部入地,拥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市府大楼周边豁然开阔。
老市府大楼,原名工部局大楼,始建于1914年,竣工于1922年,最初为上海公共租界的最高市政机关工部局办公总部,建筑外形为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带有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其设计水平、审美取向和施工技术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1949年,上海解放,新旧政府的交接仪式就在这幢大楼举行,同年10月2日,在此升起了上海市第一面五星红旗,该楼继而成为新中国上海市政府大楼,直至1956年。这里也曾是上海城市最高水平的人文艺术殿堂。1879年,被誉为“远东第一乐队”的上海公共乐队在此诞生,比德国柏林爱乐乐团还早3年;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于1923年1月1日莅临大楼,在大礼堂用德语演讲相对论;20世纪50年代,大楼内部的礼堂成为上海市接待国际文化交流演出的重要场地。1989年,这里被列为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和市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近百年的岁月交替,这幢历经风雨的历史保护建筑,被周边街区一根根杂乱无章的黑色线圈、线缆遮挡住了“真容”。周边环境改造前,站在老市府大楼正门前,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很难拍出一张“无遮挡”美图。在黄浦区新一轮“架空线入地行动计划”中,老外滩区域的架空线入地综合整治是其中重要部分,涉及福州路、汉口路、九江路、江西中路等6条道路。通过对这些道路的整治,外滩部分地区(东至黄浦江、西至河南中路、北至南京东路、南至福州路)所有东西向道路实现了“零架空线”。老外滩区域架空线入地综合整治,共实现3.1公里架空线缆入地,原路段有路灯杆、监控杆、信号灯杆、标志标牌杆等共计559根,合杆整治完成后,现有综合杆共计139根,减杆率达75%。
如今,没有了杂乱的线圈、线缆的干扰,老市府大楼面貌变得清朗;减少了多余的杆件、拆除了合并的箱体,周边街区释放了更大的人行空间,道路变得疏朗。黄浦区还对周边街区的人行道、车行道进行综合整治,人行道上新铺的青灰色花岗岩,契合了外滩“第二立面”的建筑风格,呈现了具有历史深邃感的“背景”。
在此次区域整治中,除了老市府大楼周边,还有外滩·中央、南京大楼等一批有历史、有故事的老建筑周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黄浦区建管委相关负责人说,未来两年,黄浦区将有更多优秀历史街景陆续进入老百姓的视野。
记者另悉,2019年,黄浦区对老市府大楼启动保护性综合改造,重现风貌、重塑功能,按照高端金融办公、文化和公共空间、特色配套商业的业态结构定位,打造历史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经典新街区。综合改造正在抓紧推进,预计明年将有部分空间完成改造,对市民游客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