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究竟怎么开展?除了让孩子们扫扫地、擦擦窗、洗洗碗,还有没有更广阔的天地可供孩子们增强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本领?昨天,上海首本“劳动教育特色课程范例”在浦东新区问世,首次推出的是幼儿园版,以后还将陆续推出小学版、初中版、高中版。劳动教育进课堂有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就在前几天,由市教委组织研发的《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劳动任务单》向社会征求意见建议,各学段的劳动教育任务被编成了朗朗上口的歌谣,便于学生掌握,也便于教师和家长指导和督促。
馄饨包成小金鱼状
上海小囡爱吃馄饨。馄饨该包成什么样的?锦绣幼儿园园长汪培说起了一件趣事。园里的老师上网一查,馄饨可以是元宝形的,也可以包成小金鱼形的,这让很多孩子嚷嚷开来,挽起袖子非要学着包个小金鱼馄饨。等到下锅煮开后,孩子们更是拍着小手欢呼起来,因为,一个个馄饨就像小金鱼在戏水。“这给了老师们很大的启示,劳动教育也要充满童真、童趣。”她说。
“从小爱劳动,这没错,但对于孩童来说,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跟孩子们讲清楚。”浦南幼儿园园长蒋耀琴说,园方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建议家长陪伴孩子对家里的环境、物品做“风险评估”,共同判断“哪些是可以碰的”“哪些是不能碰的”“为什么不能碰”,并给这些物品贴上标签。有些家长将“不能碰”的东西贴上红色标签,有些家长则分得更细一些,按照危险等级分类:绿色是孩子可以碰的,黄色是在有家长帮助下可以碰的,红色是孩子绝对不能碰的。
图说:锦绣幼儿园“我是小小建筑师”,娃娃学做工人叔叔搭楼房 采访对象供图
如今,锦绣幼儿园、浦南幼儿园、六一幼儿园等三所幼儿园共同研发的劳动教育课程,被浦东新区教育局德育处列为范例,向全区推广。六一幼儿园园长宋萍介绍,为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园里开展了各种劳动小能手评比。“自理小达人”:通过日常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体验自我服务与劳动的乐趣,感受劳动的自立与自信;“清洁小能手”:小班以整理教室玩具为主,中班以整理活动室为主,大班以整理、清洁运动器械为主;“中华小当家”:学习正确的择菜方法,体验帮厨的乐趣;“快乐小园丁”:知道培育植物的简单方法,乐意尝试使用各种小工具,探索使用方法。
黄道婆有了新传人
在徐汇区园南中学,有一片小小的“晴耕园”。昨天中午,一颗颗棉籽被同学们小心翼翼撒入土中。小小的棉籽一定想不到,在这个校园,迎接它们的将是一场“奇幻之旅”——大半年之后,它们结出的棉花会被同学们小心翼翼摘下,然后在他们手中纺成线,织成布,扎染上颜色,做成围巾、摆件、艺术灯罩、棉花拼贴画等各种精美礼物。
图说: 园南中学校园里,老师学生一起打造参照黄道婆纺织技艺的“一条龙产业链” 新民晚报记者孙中钦/摄
园南中学校长史晓燕介绍,这是学校黄道婆棉纺文化系列课程相互衔接合作的成果。地处黄道婆的家乡徐汇区,学校先后组建了锦韵棉纺社、织布社、蓝韵扎染社和向日葵手作社等棉纺文化系列学生社团,引导同学们学习黄道婆棉纺文化,并让古老的智慧在传承中焕发新的光彩。
每年谷雨前后,“欣云”社团的同学们走进棉田播种棉籽,随后他们定期走进棉田,除草、施肥、除虫,并记录棉花每个时期的变化。在播种的同时,他们也会移栽部分棉花幼苗,开展对比实验。寒露前后,社团成员们摘下自己亲手种的棉花,体验劳动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
在棉纺教室,几台已有百年历史的纺车“吱吱呀呀”地响着,它们来自上海乡间,经过整修,成为学生和历史对话的平台。脚踩手摇,一拉一压,小小“黄道婆”们已经掌握了黄道婆发明的“三锭纺车”非遗技艺,徐徐扯出缕缕棉线。
经过两年学习,七(2)班女生阮晨佳如今担任了棉纺社社长。“线细了,脚快点手慢一点;线粗了,脚慢点手快一点……”她将自己的经验总结成口诀,告诉学弟学妹们,纺纱急不得,棉条握在手中,太紧太松都不行,哪种力度最合适,要慢慢琢磨。从一锭、二锭到三锭纺车,如今,她已经可以和当年的黄道婆一样,同时纺出三根棉线,只要手脚不停,就很少断裂。她说:“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可以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六(5)班谭庭华是社团“唯二”的男生之一,一个多学期下来,他发现自己在家制作模型的速度明显提高了。
用大数据养护绿植
步入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天山学校,有樱花树护道,有香樟参天,更有桃、杏等果树飘香。近700株乔木和种类繁多的灌木、草本植物,也成为劳动教育的天然资源,人人投身“绿植养护、生命成长”实践活动。
图说:华师大附属天山学校每个学生都成为“校园植物研究员” 采访对象供图
高二(6)班的周欣怡同学是学校植物形态社的成员。“我们这个社团以校园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将学校划为16块区域,为500多棵树编号、拍照、测量,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标本社的同学们会分类采集校园内的植物,制作成标本,有些同学还将植物标本制作成艺术品。”小周同学说,“学校里近700多株都被‘认领’了。我们不仅对身边的植物有了更多了解,还掌握了种植园艺、植物养护等劳动技能。”
在天山学校,像植物形态社这样的社团还有很多,山樱社、咏樟社、神农社……每个年级、每个班级都有特色“植物社团”。《植物形态》《分子生物实验技术》《植物标本》等生命科学素养校本特色课程,也成为每次选课的大热门。每个学生都成为“校园植物研究员”,通过校园绿植调查、识别、统计、养护和挂牌等劳动活动,学会了常见植物的养护、记录和统计方法。在辰山植物园校外导师的指导下,学校建立了“绿植管理平台”和“园丁笔记App”,运用大数据开展植物养护。同学们还尝试为校园植物做DNA鉴定,从而建立校园绿植管理系统。
“到了高中阶段,劳动教育不仅仅是扫扫地、擦擦桌子这样的劳动技能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关注身边的事,学会顺应事物的自然变化和社会变化,从而促进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劳动能力的形成。”校长焦勤表示,在劳动中关注生命科学,能让学生明确生命成长、自然变化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职责,形成具有社会责任、时代担当的意识和能力。
居家节能会小妙算
“劳动任务要牢记,养成习惯会自理”“家庭劳动勤承担,物品收纳规整齐”“美化校园要参与,校产设施会维护”……《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劳动任务单(征求意见稿)》分学段将不同年龄孩子应该学会的劳动本领编成了儿歌,易懂易学易记,具有很好的指南作用。
图说:杨浦少科站节能小当家活动现场 采访对象供图
在杨浦区少科站,一项项任务清单,让孩子们体会“劳动让人更智慧”。
你知道家里的空调、冰箱、电视等家用电器哪一样最耗能吗?水表、电表、煤气表你会读表计算耗费吗?如果请你来设计一个最优化节能的家居方案,你会怎么“当家”呢?杨浦少科站的“节能小当家”活动已经持续了13年。除了“三表计量”“厨房帮手”等传统项目,今年“节能小当家”活动还增设“节能家居”。例如,想在5月份里更节电,把卧室的一匹半空调换成一匹空调是最好的选择吗?“这个小妙算项目考验孩子们是否真正会节能,而且也能帮助大家改变观念,养成节能的生活习惯。”项目负责老师陈宇新说,“初夏时节空调使用不多,节能效果不明显。同学们发现,按照每小时待机耗电0.35w计算,每天电视机待机时间往往长达20小时,因此,为待机电器更换开关插座,节能的效果会更明显。”
上海民办打一外国语小学四年级的卞开文同学就是一位“小当家擂主”。之前他和爸爸组队参加“晒晾衣物”的比赛,虽然手忙脚乱耽误了些时间,但仍然完成了任务。“干家务挺累的,也挺快乐的。”卞开文不仅对家务劳动有了直观感受,还让他产生了科创灵感,想研制一个水面垃圾打捞装置。
杨浦区少科站站长孙青说:“当劳动教育与科创教育融合,就不仅是培养学生学会自理、掌握生活技能,而是从劳动中感受责任,用知识让生活更美好。”据了解,该少科站还自主开发了《始于劳作 成于创造》等系列特色课程,积极探索青少年劳动教育与科技教育的融合。
新民晚报记者 王蔚 陆梓华 马丹 易蓉
相关链接:劳动是成长的必修课
让劳动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这其实还只是一个手段,最终是要通过劳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
为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要求,上海市教委、市校外联组织相关专家、一线教师、校外实践基地工作者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制订了《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劳动任务单(征求意见稿)》,提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项劳动内容的目标依据和细化任务,融入学校课程、家庭与社会,适当拓展到幼儿园。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劳动也是一个人成长不可或缺重要学习内容。必须注重日常生活劳动要遵循成长规律,重视文化传承,创新劳动实践,强调不同学段课程内容梯次递进,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劳动教育的互相配合,共同培育的实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