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活用群众工作法,推进旧房成套改造

2021年04月19日10:29  
 

 “三旧”换“三新”是普陀区委、区政府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关键举措,而这也正是为居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抓手。曹杨新村街道党工委坚决贯彻落实这一理念,面对急、难、险、重的旧住房成套改造硬任务,通过三个“一线群众工作法”,展现“咫尺之间见精细、儿女之情显温度”的工作态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实现后疫情时代旧住房成套改造的“加速跑”,逐步将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图”,一步步转化成为身边可及的“实景图”。

织密关系网,“零距离”联系群众

组织延伸。健全优化成套改造“临时党委+临时党支部”的二级组织设置,将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成套改造的最前线。通过党组织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切实把成套改造的政策要求传递给每一个涉改居民,更好地统一思想,加快推进改造。

责任包干。在涉改基地因地制宜地组建工作组,每个工作组对口联系若干涉改居民,负责做好涉改居民的基本情况排摸、矛盾问题化解、签约外搬工作等成套改造全过程,真正做到无缝对接、密切联系。

感情渗透。注重排摸涉改居民的社会关系,特别是对改造工作有想法、不支持的居民,挖掘能够跟他们说得上话、听得进话的重要关系人。积极争取重要关系人的理解和支持,使其成为打消涉改人员顾虑、转变想法观念、推动签约成功的关键“钥匙”。

激发自治力,“全覆盖”发动群众

居民“唱主角”。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让居民群众充分了解、充分表达,参与到改造签约的全过程。改造前,召开听证会,充分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将合情合理的意见建议吸纳,促进方案优化。改造中,设计师入户,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想法,用“量身定制”换群众满意。改造后,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美丽家园”打造的实景,进一步增强群众认同感、参与感。

民主“共协商”。积极搭建“红色议事厅”平台,将成套改造工作推进中的难点问题作为民主协商的议事议题,并转化为“事和院”“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心成套改造助力团”等积极有效的自治项目。通过居民的群策群力、共商共议,化解改造工作难题,减少“争吵声”“抱怨声”,增加“人情味”“烟火气”。

骨干“强助力”。积极挖掘涉改小区中的党员骨干、群众骨干,加入到成套改造工作组,发挥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更大优势,为改造签约提速。注重将对成套改造由不支持到支持的居民,转化为攻坚的中坚力量。街道原有的一名居民李建新被成功转化,并成立了名字响当当的“阿兴工作室”旧改志愿者团队,成为签约工作的重要“外援”。

巧用朋友圈,“组团式”服务群众

攻坚为民,勇当“说客”。针对成套改造签约中的“钉子户”,依托区域化党建联建共建的机制优势,由街道和涉改居民所在单位共同“出击”。着重为“钉子户”解决签约难题,切实为改造签约增加强有力的外援力量,以共建合力共同破除改造攻坚路上的“阻碍”。

志愿惠民,甘当“伙计”。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情况,以区域化党建联建共建项目为载体,为改造外搬中的特殊困难居民,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公益志愿服务,用党建的温度让改造更加暖心。

打造“为你找房”项目,由中介公司与街道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优先提供短期租借房源,并减免中介费用,实现找房无忧。组建“红色搬家先锋队”,由区域单位青年党团员等为有需要的居民义务搬家,实现搬家无忧。设置“临时仓库”,整合区域单位资源,免费提供临时存储大件家具场地,实现过渡无忧。

创新便民,争当“智囊”

以区域化党建来引智、聚智、提智,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的专长优势,为成套改造方案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研发成套改造VR全景导览平台,打造线上实景“样板间”,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增强居民对改造的迫切愿望,成为助推签约进度的加速器。在成套改造基地办公室内打造厨卫改造后的1:1实体空间,让原来的“纸上谈兵”变成“身临其境”,帮助居民更好理解方案、更加方便与设计师沟通方案调整细节。

曹杨新村街道将牢记初心使命、勇担责任,巧用、活用群众工作本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发挥群众智慧、汇聚群众力量,不断实现改造签约“加速跑”,推动老房焕新颜、群众展笑颜,真正把这项民生工程打造成了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生动诠释“美好曹杨、幸福家园”的深刻内涵。

(来源:上海基层党建网)

(责编:陈晨、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