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设计”让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发酵”出千亿级

2021年04月02日15:51  来源:上观
 
原标题:以“设计”让环同济“发酵”出千亿级

  从“设计一条街”到国内现代设计企业最多的集聚区,2.6平方公里集聚了3000余家知识创新型企业。在上海,杨浦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以下简称“环同济”)是一个承接大学优势学科外溢和师生创业而形成产业集群的样本。

  近年来,环同济在杨浦区政府“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机制推动下发展极为迅速,2020年,总产出近500亿元。今年,环同济又提出力争到2025年总产出达到1000亿元,打造2.0版本。

  从500亿元迈向1000亿元,从1.0版到2.0版,环同济还缺少什么?环同济的成长,又能为上海乃至全国的大学科技园生态圈建设探索出一条怎样的新路?

  “从0到1”,实现突破性创新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迎来第一次房地产开发热潮,以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为优势学科的同济大学鼓励师生创业。在学校门外的赤峰路上,从建筑设计、工程监理,到模型制作、图文输出等公司自发而生。这些公司大多以“同”字开头命名,被称为“同家军”。来自外部的需求激发了环同济的生长,“同家军”纷纷走出上海。

  另一边,2017年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学科排名获得A+,这四个学科又正好与环同济的四大产业——建筑设计、环保产品、城市规划和工程咨询一一对应。这些优势学科在高校实验室内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性创新,带动了同济周边产业的发展。

  环同济的形成,有内外“两极”。外因是社会需求,内因是学科建设,同济以自身的学科建设回应了社会需求,在内外“两极”之间创造了一个良性的交互界面和生态系统,这是环同济1.0版本的基本模式。

  “从500亿元到1000亿元,要实现产出值翻番的目标,如果仍按照老模式,环同济必须同时具备空间载体、业务量和人才翻番这三个条件。”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认为,这几乎不可能。此时,如果环同济只是一味“躺”在过去的优势上“吃老本”,发展便可能止步于此。今年,环同济提出2.0版的创新发展思路是,创造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一个让内外“两极”更友好交互的界面。

  “从1到10”,打造可复制“原型”

  在一条长200米,宽7米的狭窄弄堂里,开辟出10多个聚焦未来科技和创意的“未来生活实验室”,阿斯顿·马丁首个海外设计工作室、朱哲琴声音实验室等相继入驻。在杨浦区,人们都知道NICE 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下转◆5版

  (上接第1版)其实,“原型街”只是环同济的一个小实验。去年底,环同济启动赤峰路改造,它的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升级版的“原型街区”,成为上海创新的策源地和实验场。

  2020年,环同济总产出近500亿元。走在创新前沿的环同济,也最先遭遇“成长的困惑”——在大学实验室里实现的“从0到1”的突破性创新,往往以论文专利的形式存在于纸上,而缺乏实现“从1到10”批量化创新的通道。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批量化创新是一个重要环节,它让停留在纸上的创新成果附着在实体之上,变成直观可感的“原型”。“原型”看得见摸得着,能更直观并快速地复制推广;它能不断迭代,在原有基础上再持续创新,具有高附加值。环同济打造的“未来生活原型街”,正是产生“原型”的场所。一个个聚焦于不同领域的实验室里,将创新变成实体,生产出“技术原型”“产品原型”“商业模式原型”。企业拿到这些“原型”后,就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复制,跨越“从1到10”,从基础研发到批量化创新之间的鸿沟。

  这些创新实验室在创造“原型”的过程中,也在检验“原型”。环同济与海尔合作打造的“社区洗”共享洗衣房,开在一个由沿街厂房改建的“盒子空间”里。海尔将旗下最高端的智能家电、文具、家具等产品放在这个多功能公共客厅,通过与居民的互动得到人们对产品的反馈以及他们的新需求。从需求端刺激创新,倒逼技术的发明,社区变成了创新的源头。

  从设计到“设计+”,开发多元生态系统

  最近,环同济企业“特赞”刚完成C2轮融资,融资金额共计1亿美元,这对设计公司来说可谓“天文数字”。成立之初,这家企业的业务形态是做设计需求的匹配,如今,“特赞”已经形成了内容创意平台、数据资源管理平台、人工智能生成平台和智能分发优化平台融合的产品体系。正是设计与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的增长模式,创造了1亿美元的融资“奇迹”。

  “过去,环同济所产出的500亿元里大部分是靠设计费‘堆’出来的,而未来要实现破千亿元,光靠设计费可不行。”娄永琪说。

  环同济的圈子里不仅要有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公司,还要有工程咨询、环保科技,甚至互联网公司、金融公司。这里不仅需要设计师,还要集聚工程师、投资人等不同人群协同创新,深化校园、园区与社区的“三区联动”。

  为落实上海《关于推进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杨浦区将与同济签订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杨浦区科委主任肖菁透露,新一轮战略合作的重点除了设计产业以外,还包括“设计+人工智能”“设计+区块链”“设计+新能源”等领域。杨浦区将在政策上支持环同济的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形成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

  所谓“设计+”,就是将设计和其他产业融合在一起。如果说创意设计是“发酵粉”,其他各类产业就相当于“面粉”,发酵粉只有和面粉放在一起才能发出面包,设计也要与产业深度融合才能创造出价值。从设计变成“设计+”,“物种”的多样性将改变原来单一、脆弱的生态结构,环同济会催生出一批优秀的企业和品牌,他们长大成熟以后,将突破2.6平方公里的知识经济圈,把创新的种子撒遍全国。

(责编:严远、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