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史上最强春节档”背后,反映出中国电影怎样的发展趋向,其中又有何种隐忧与挑战?
2021年春节档,7部国产电影合计拿下超过80亿元票房,远超往年同档期,同时刷新了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全球单一市场周末票房等多项纪录。《你好,李焕英》最终突出重围,仍在上映中的该片票房已破52亿元,并将在全球上映。
“史上最强春节档”背后,反映出中国电影怎样的发展趋向,其中又有何种隐忧与挑战?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水花雅集”青年学术沙龙日前来到朵云书院广富林店,围绕“解密春节档‘文化密码’”的主题展开多角度探讨。
今年春节档的7部影片文化类型多样,各有显著特点,《唐人街探案3》的品牌效应、《你好,李焕英》的本土民族叙事方式、《刺杀小说家》《侍神令》的电影工业水平、《人潮汹涌》在跨文化语境下的在地性表达、《哪吒重生》《熊出没之狂野大陆》的国漫特色,为公众提供了合家欢与分众化都能满足的观影选择。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春分析,受疫情影响,去年积滞的影片与今年新出影片构成了观影的更多元选择。公众响应“就地过年”倡议,纷纷走进电影院,让看电影成为春节新风尚。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平认为,今年春节档显现出中国电影“内循环”的巨大市场需求。以票房领先的《你好,李焕英》为例,其目标观众弱化了精英化趋向,新导演贾玲实际上采用了有些“老派”的叙事方式,某种程度上与谢晋导演的作品有些相似。具体来看,这部电影是真实与虚构的奇妙统一,能和青年群体与他们的父母辈产生共鸣。
《你好,李焕英》走出去的前景如何?黄平分析,中华文化有自己的脉络,当下中国青年一代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应当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中国本土电影,在做大做强中国电影“内循环”的前提下谋求“走出去”。在刘春看来,尽管《你好,李焕英》取得了成功,但它的经验无论是对贾玲还是对中国电影产业来说都较难复制。这部电影之后呢?中国电影依然缺乏比较明确的内容定位。
春节档另一部影片《刺杀小说家》被认为代表了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准的提升。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汇川认为,电影工业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整个电影的项目管理、制作等流程环节的精准度。“工业化”不仅适用于商业片,还要在商品性的基础上强化电影的作品性。刘春提出,面对“网生代”“游生代”观众群,创作者要有意识地加强人物、动作和情节设定的互动性。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贾艳艳分析,今年春节档多部电影已呈现出较强的游戏感,时空设定与传统电影很不相同,“在网络文化时代,传统的电影评价体系遇到了困境,就像网络文学的发展一样,要在新旧之间建立平衡。”
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电影发展到底要遵循什么样的路径?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徐锦江引用了李安导演说过的“我喜欢拍观众没看到过的东西”,他分析,所谓“观众没看到过的东西”可能还指向“观众许久没看到过的东西”,“观众的喜好本身或许是在循环中发展的,不变的是电影所应呈现的文化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