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天问一号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此前天问一号获取的首幅火星图像
火星究竟长啥样?蕴藏着怎样的秘密?答案正在逐步揭晓。
3月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3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这些照片传递出怎样的信息?这3幅照片包括2幅全色图像和1幅彩色图像。其中,全色图像由高分辨率相机在距离火星表面约330千米-350千米高度拍摄,分辨率约0.7米,成像区域内火星表面小型环形坑、山脊、沙丘等地貌清晰可见,据测算,图中最大撞击坑的直径约620米。彩色图像由中分辨率相机拍摄,画面为火星北极区域。
全色图像1
全色图像2
彩色图像
这些照片是天问一号进入环火轨道并调整至停泊轨道后完成的。
其实这并非天问一号首次传回自己的“摄影作品”。早在天问一号还在地火转移轨道时,在距离约220万公里处,获取了首幅火星图像。图中,火星阿茜达利亚平原、克律塞平原、子午高原、斯基亚帕雷利坑,以及最长的峡谷—水手谷等标志性地貌清晰可见。
天问一号此前获取的首幅火星图像
此前,2021年2月24日6时29分,天问一号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近火点280千米、远火点5.9万千米、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两天后的2月26日起,天问一号在停泊轨道开展科学探测,环绕器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仪等科学载荷陆续开机,获取科学数据。环绕器上的高分辨率相机配置两种成像探测器,能够实现线阵推扫和面阵成像,对重点区域地形地貌开展精细观测。中分辨率相机具备自动曝光和遥控调节曝光功能,能够绘制火星全球遥感影像图,进行火星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探测。
按照计划,天问一号将在环火的停泊轨道停泊约三个月。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等对预选着陆区的地形地貌、沙尘天气等进行详查后,最终为择机着陆火星做好准备。在着陆段,首先是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分离,着陆巡视器进入到火星大气。在预定分离时刻,环绕器与着陆器必须完成分离,经过安全距离飘飞过程后,环绕器需要迅速完成推力加速,以回到安全的环绕火星轨道。
“两器分离”后,着陆巡视器将采用弹道式进入火星大气层,从穿越薄薄的大气层到最终着陆火星表面,全程大约需要9分钟,这也是整个火星探测中最惊险、最关键的9分钟。天问一号落火之时,着陆器与地球相距大约3亿公里,通讯数据单程传输时间延迟很明显,长达约20分钟,只能依靠天问一号智能化自主操作。
按预定方案,天问一号将于今年5月至6月成功实现火星软着陆,我国首辆火星车将在着陆一个星期后驶出着陆平台,开启火星探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