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500万亿美元市场因上海而“透明”,幕后英雄是它们

2021年03月03日10:52  来源:上观新闻
 
原标题:全球500万亿美元市场因上海而“透明”,幕后英雄是它们

  摘要:短短两个多月,“上海标准”劲头十足。

远程控制、网络安全等技术标准体系,有力支撑上海第四代全自动化码头建设

  当标准冠名上海,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一种答案是,“上海标准”已成为国际解决方案。

  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3月2日召开的座谈会上,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众透露,由上海清算所会同全球相关中央对手清算机构制定的上海清算标准,是全球清算行业跨辖区、跨市场、跨时间比较的统一标杆,获评“上海标准”才两个月,已有4家原先坚持使用自主披露模板的机构开始采用。

  截至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系统重要性金融基础设施均已按照上述标准进行量化信息披露,覆盖全球市场业务规模的95%,提升了全球超过500万亿美元规模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透明度,也成为上海在全球金融领域影响力的重要注脚。

  强大“带货”能力

  上海黄金交易所制定的标准《金锭》,对比目前全球最大的场外现货市场伦敦金银市场协会的技术标准,在金含量、杂质含量、重量、尺寸、外观质量等技术指标上均有一定优势。

  该标准在世界通行的12.5千克梯形金锭的基础上,首创了3千克的金锭,长方形薄锭设计和金含量不低于99.95%的设定,很好地满足了首饰生产以及工业使用的需求,目前已被上海黄金交易所80多家国际会员及百余家代理国际客户认可,并逐步被国外黄金生产企业参照执行。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标准化高地的上海,类似的“上海标准”正不断涌现。

  除了在国内外收获广泛的认同,“上海标准”还体现出强大的“带货”能力——让高品质产品和服务随着标准的国际化而走向全球市场。

  2018年,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制定了PET用锗酸铋闪烁晶体的团体标准,填补了全球该领域产品标准的空白,目前已成为各方签订影像设备国际贸易合同的主要依据。根据该“上海标准”制备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用锗酸铋闪烁晶体,长期供货于美国GE医疗公司及我国相关龙头企业,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85%以上。

  依据“上海标准”制备的产品,长期供货于美国GE医疗公司,占全球市场份额85%

  “脉搏”与城同步

  短短两个多月,“上海标准”劲头十足。

  在原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张晓刚看来,原因就在“上海”两字:“‘上海标准’的使命是助推未来15年乃至更长时间内上海的高质量发展,让上海在全球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作用。”

  他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国际的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尚未完成,相关全球性技术标准尚在构建,“上海标准”的出现恰逢其时。

  因此,“上海标准”的“摇篮”应当是上海已经或即将站在全球产业链顶端的重要战略产业,抑或是上海先进的社会治理经验。上海的发展脉搏,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上海标准”在国内外舞台上的表现。

  “上海标准”也正是这样定义的。

  推行“上海标准”标识制度是《上海市标准化条例》的创设性规定。上海制定的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经自愿申请和第三方机构评价,符合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要求的,可以在标准文本上使用“上海标准”标识。

  2020年年底,首批10项“上海标准”发布,覆盖金融服务、民生服务、集成电路、新材料、重大装备等多个领域。

  如今,新一批“上海标准”已蓄势待发。

  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透露,这些“上海标准”集中在数字化转型、科创中心建设、金融中心建设、民生等方面。比如,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用的国家电网上海电力公司相关企业标准,已制定的针对新能源车辆信息联网管理的上海地方标准等。

  院前急救车标准,使120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近5分钟,进一步保障了市民生命健康安全

  酒香也要“吆喝”

  不过,“酒香也怕巷子深”,“上海标准”要成为国际制度型开放的载体,也需要“吆喝”。

  目前,在沪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秘书处有6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有115个,上海市地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47个。

  但这还不够。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主席沈远东表示,“上海标准”的发展需要加快专业评价机构的建设,需要更多国家级、国际级标准化组织机构的落地生根。

  而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轮值总裁吴小东看来,“上海标准”的不断壮大,需要将标准化技术资源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充分对接,实现“创新链”“标准链”“产业链”紧密结合,持续将技术优势、产业优势、管理优势及时转化为标准优势。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表示,下一步,将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广“上海标准”应用,通过政府监管采用、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应用、国内外技术合作及贸易合同应用、标准外文版等方式,推动更多“上海标准”在国内成为中国标准,走出去成为国际标准。

  智能网联汽车需要实现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实时互联互通,离不开统一有效的技术标准支撑

(责编:严远、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