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道路“医生”,他们说落户杨浦是“最优选”!

2021年02月19日20:13  
 

路灯灯杆成了wifi信号源,天眼织成24小时管理网,高架路面实现对车辆自动称重、自动检测……近两年来,上海的建设发展不愧“魔都”这一名号,而这快速发展的背后,是科技的支撑。

上海智能交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能交通),就是以科技支持城区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其主要从事智能交通行业咨询服务、软件平台建设、信息系统集成、创新产品研发等,致力于打造最具价值创造力的智能交通领域综合服务商。在你开车上路,浏览美妙都市风光的同时,也许不经意间享受过这家公司带来的服务。

让城市管理更加便利高效

通常来说,随着时间流逝,道路会出现破损、开裂、凹凸不平,甚至桥头跳车等问题。因此,需要由专业检察员使用高精度检测车,对路面进行定期的检修,排查隐患,处理问题。然而由于高精度检测车量少价高,检修频率只能保证一年一次,且每次都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时间和人力损耗,许多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为此,智能交通推出了一款“路测宝”,就像智能机顶盒可以匹配各品牌的电视机一样,路测宝可以被安装在不同品牌、型号的汽车上发挥功力。这一台仅25cm*25cm大小的摄像头,配备了两个迷你传感器,可以实现路面裂缝、坑槽、网状裂缝、颠簸等病害以及路侧标志标牌的识别和准确定位,降低路面健康巡检对设备的高精尖要求,减轻人工巡检的工作量。杨浦辖区内200多公里道路,由这位“精兵巧将”进行全面体检,只需三天不到。再到总结、分析数据,完成一份道路评估报告,总共不过一周时间。“如果客户需要的话,我们每个礼拜都可以做一次专业检查。”智能交通技术中心主任表示。

效率高了,成本低了,道路健康检测走向智能化。如今,升级到第三代的“路测宝”已成为公司的硬核代表作之一,且还在持续更新迭代中。

除此之外,上海市民熟悉的大连路隧道内,也潜藏了智能交通的科技力量。这条中国首条5G隧道,由智能交通内置物联网感知设备、高频交通大数据雷达、高清低延迟视频传输系统等,依托5G技术,相当于隧道的眼、耳、口,能实现危险“呼救”、对车辆听声定位等功能。

近三年来,智能交通斩获了诸多荣誉奖项,市场地位和形象品牌备受瞩目。主要包括中国智能交通行业推荐品牌、上海BOT智能汽车数据智能应用国际大赛二等奖、中国智能交通三十强企业、中国城市智慧停车十佳创新品牌、AAA级信用单位、智能交通行业推荐单位、上海智能交通系统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等,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落户杨浦是“最优选”

“其实当年企业创建之初,崇明、杨浦,还有位于浦东的临港新片区等,都向我们抛来了橄榄枝。”而智能交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落户杨浦。回想起三年前这个选择,总经理常光照觉得没有选错。

首先吸引到他的是杨浦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万众创新,大众创业,这句话用在杨浦好像特别契合。这里特别欢迎初创公司,从区政府到一个个产业园都在热情地为企业服务。”当年企业选址前,杨浦区政府派专人与智能交通洽谈,给出了优惠政策,提供了给员工的人才公寓和优级人才引进政策,助力企业广纳英才。

不仅如此,这里还有一个令所有理工男心向往之、得天独厚的优质条件——同济大学。目前,智能交通已经与同济大学建立了三个合作模式,成为同济大学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和交通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研究中心。“路测宝”就是由智能交通与同济大学产学研合作开发的产品。“当时还有一位同济大学的研一学生过来实习,长期参与了路测宝的研发过程,后来就留在我们这儿正式工作了。”

成为同济大学的人才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基地,对智能交通来说,意味着每年会有几十位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才的大量输入,而对同济大学来说,同样多了一块“试验田”。在交通基础设施设计过程中,无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需要转化成实打实的成果,师生也需要来到各家公司落地、实践,方见成效。“每年几十个来实习的学生里,大约有一半最后会留下来。”常光照向记者介绍。能招到人才,是落户杨浦这块宝地带来的契机,而能留住人才,则是智能交通的魅力和实力。

道路不止,步履不停。在杨浦这片沃土上,这家刚成立3年多的科创企业已经硕果累累,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用科技赋能城市交通,智慧生活未来可期。

(来源:上海杨浦)

(责编:董志雯、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