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上海两会聚焦四大功能,呼唤深度“修炼”开放神韵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巨云鹏 王文娟

2021年01月26日19:30  来源:全国党媒
 

大江东.jpg

1月25日,2021年上海“两会”第三天,一场“强化‘四大功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专题审议,吸引了百余名代表参加。世博中心上海厅端坐的身影里,有不少是上海各区的书记和区长。

同一天,在上海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同样主题的专题会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亲临现场,向委员们详细阐释:功能是更高级、更综合的优势,超大城市集聚了高浓度、高密度的要素资源,更有条件形成核心功能,“功能引领发展、功能意味着赋能、功能主导竞争,强化‘四大功能’对上海未来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有人说,如果“五个中心”是上海城市建设“形体”,那么,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这“四大功能”,就是城市发展“神韵”。

未来五年,“形神兼备”,是上海持续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以开放促改革,到世界经济汪洋大海搏击风浪

“强化‘四大功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审议现场。 巨云鹏摄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赴上海考察,听取上海市委市政府工作汇报后,对上海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强化“四大功能”的要求。今年上海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实施路径作了具体设计。

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落点在金融、贸易、航运。要持续推动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促进贸易创新发展、完善服务功能。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包括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加强国际协调创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各类众创空间提质升级,实施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首先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让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项目600项。

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则要着力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利用“RECP”的契机,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

“国际”“对外”“全球”……其间映射出上海对强化“四大”功能的清晰认识——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正如总书记嘱托的,“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勇敢跳到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去搏击风浪、强筋壮骨。”

“没有更大程度的对外开放,市场集聚配置资源将很难”,上海社科院原院长张道根委员直言,上海市场规模很大,但国际化程度不够高,与亚太区域全球跨国总部和纽约、伦敦、新加坡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要争取在开放上下更大的功夫。

针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际化短板,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信义代表给出一组数据:目前上海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期货产品只有20多个,而美国有500多个,上海外资上市股份不到0.5%,纽约和伦敦分别将近30%和20%;境外投资者比例也较低,上海不到2%,美国在25%以上。

“金融本质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国际金融中心服务实体经济不仅服务本地区和本国,应该服务于国际大循环,反过来也会促进国内循环。”刘信义建议,要丰富金融产品体系,稳步开放市场的投资主体、发行主体,借助自贸区特殊政策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国际金融审判机构,直接采用国际金融管理或者国际金融规则进行判决,以规范完善金融的专业服务。”

“要强化枢纽开放门户功能,关键是解决国际国内联通便捷多样的问题”,张道根说,解决物流成本高,贸易便利、人流信息流不够通畅和成本比较高的问题,数字化发展或将有重大作用。

“放长线钓大鱼”,培育本土制造业龙头企业

上海普陀,一条智能制造生产线在运转。 巨云鹏摄

聚焦强化“四大功能”,就不能不提“五型经济”。

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李强认为,要抓实抓好“五型经济”发展,使“五型经济”和“四大功能”互动并进、相得益彰,使上海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创新型经济重点是激发创新活力,服务型经济重点是辐射和赋能,开放型经济重点是提升经济联通性,总部型经济重点是强化产业链供应链掌控力,流量型经济重点是要素高效流动增值。如何把握“五型”关系,特别是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成为代表和委员关注重点。

上海艾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柯丁代表举例说明,“洛杉矶着力打造平台型城市,整个城市链接国际资源,走的是全球流量,即使拥有如此强大的城市功能和高级别城市能级,洛杉矶整体发展还是输给了具有强劲内生动力的旧金山。

朱柯丁直指制造业的重要——优质平台能够吸引众多国内外大企业机构布局,也会挤占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源,干扰内生创新动力的塑造,“上海要重视本土企业的培育,改变‘抓大放小’理念,在资金、人才、政策给予同等待遇。对‘专精特新’的高端制造业,要敢于树典型、立标杆。培育本土制造业龙头企业,要放长线钓大鱼,用更宽容、更耐心和更可持续的政策,陪伴本土民营企业成长。”

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党委书记张云峰委员认为,“四大功能”强化过程中,科创型中小微企业发展需要资金,而企业现金流普遍不充裕,无抵押物,很难从银行拿到贷款,“纵观全球,中小微企业融资主要依靠社会资本股权投资。应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让投资中小微企业的资本在市场流动,这才是好的策略。”

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倍增,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命健康、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在赛诺菲中国区副总裁朱海鸾代表看来,这坚定了像赛诺菲这样的跨国生物医药企业在沪发展的信心,也对上海的改革发展有了更多期待。

“上海强化‘四大功能’,非常契合外企需要,对高端人才吸引力越来越强,但也不能忽略初级人才”,朱海鸾说,企业研发中心不只有科学家,还有很多技术人员,可能刚毕业或参加工作不久,难以享受到人才政策,“在生产端,这种情况更普遍,留不住人,生产就只能放到周边省市去。”

“上海面临比较严重的老龄化和少子化趋势,劳动力供给紧缺和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是必然挑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委员说,为了应对挑战,上海应采取积极的人口政策,如提高实际社保转让年限和居住年限的权重,重点落实长期稳定就业和市民化进程,“将公共服务按常住人口配置,通过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同,大力加强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投入,特别结合‘五大新城’发展,增加郊区新城的学校和医院的建设。”

创新引领,率先布局“抢好跑道”

在不少代表和委员看来,上海强化“四大功能”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也是一个新的历史机遇。对上海各区来说,能否在新发展格局找准定位、顺势而为,将影响一个地区未来五年乃至十年的发展。

“强化‘四大功能’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从不同功能的角度对上海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了要求”,宝山区委书记陈杰代表认为,在“四大功能”齐头并进过程中,上海不同区域应结合自身定位,在某一两个方面找到发力点,体现自己的作为,“十六个区避免同质竞争,最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四大功能’提升”。

在上海“十四五”规划中,位于城市南北两端的宝山、金山功能布局调整和经济结构升级是重要组成部分。

“宝山是面临转型压力的老工业基地,必须紧紧依靠创新驱动”,陈杰说,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不仅是原始创新,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同样重要。宝山原有的钢铁、能源、港口、物流等产业,是制造业根基与血脉,为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利用这样的产业基础做成果转化,在一些细分领域,找到自身优势,率先布局来‘抢好跑道’,有利于较快形成高端产业引领。”

抓住机遇,用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是上海多个区域共识。

普陀区区长姜冬冬代表说,高能级创新平台是创新集聚中的塔尖、重器,是吸附创新资源,加强创新策源和成果转化的重要依托,下一步将着力提升上海创新园和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的开放度、集中度、显示度,加快吸引、培育一批有显示度、带动性、效益、特色的重大科技项目,争取在人工智能、信息科技、生命健康等“卡脖子”领域有所突破。

“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东部,建议上海紧紧抓住全方位打造‘大循环’中心节点机遇,为中西部发展服务”,上海市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汪胜洋说,可以集聚本土跨国公司第二总部落户上海,鼓励全国性论坛研讨会落户上海,鼓励上海各级国企与本土跨国公司合作重组等。

“重点是要抓住上海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营造科技企业、创新企业近悦远来的环境。”张道根说,上海要成为科创策源地,必须把握企业的创新能力,集聚和培育独角兽企业创新资本、国内外企业研发机构,把核心研发和核心技术留在上海,才能带动全国的创新增长。

(责编:严远、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