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资料图片
又届一年岁末,又到新一轮五年规划时。
2020年11月25日,中共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十四五”,上海未来的硬核举措都有哪些?2035年远景目标又是怎样?《建议》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展开画卷,指引城市未来。
2万余字的《建议》,信息量巨大。如何解读?大江东工作室撷取“1”到“10”这10个数字为线索,串起其中梗概,端详城市未来——
“1”—— 学习,一条主线始终贯穿
纵观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始终贯穿有一条主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对党中央交办的重大任务逐条细化落实。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四年亲临上海、指导工作,明确上海新的时代方位,赋予新的历史使命。
——2017年,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2018年,总书记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9年,总书记要求上海强化“四大功能”,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
——2020年,总书记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殷殷寄望,莫大信任:“上海一定能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一定能展现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气象。”
“上海市委关于‘十四五’规划的《建议》,便是全面梳理总书记指示要求,逐项部署任务举措,逐条细化落实。”上海市委研究室副主任沈立新介绍说。
“2”——乘势,“两个一百年”继往开来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上海“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始终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背景之中、在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对上海发展的定位要求之中、在深入实施2035城市总体规划之中完成的。
2035年上海的远景目标,了解一下先: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功能全面升级,基本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人民城市,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引领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标杆。
上海浦东陆家嘴区域。资料图片
“3”——转型,因应“三个大变局”
《建议》出台的背景,有“十四五”时期国内外形势面临的三个大变化——世界格局之变,发展阶段之变,发展格局之变。这是分析、判断、把握“十四五”发展环境的重大前提,也是研究确定未来发展目标任务的主要依据。
《建议》出台,备受瞩目的当属上海首次提出整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转型涵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等领域。创造最具未来感的数字城市新体验,核心也是三句话:一个整体性转变,一种全方位赋能,一次革命性重塑。
“疫情改变了工作生活方式,也让上海思考:能不能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在线新经济发展,加快治理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步伐。”沈立新透露,包括“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这“两张网”在内,上海数字化发展有很好的基础,未来将“长远谋划,持续谋篇布局,推动整体转型”。
“4”——聚焦,夯实“四个放在”,构筑“四大功能”
“四个放在”,是上海在具体谋划和确定未来发展目标时始终坚持的工作基点。就是要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战略定位、经济全球化大背景、全国发展大格局、国家对长三角发展总体部署中,一一谋划和推动。
“四大功能”,是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包括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
《建议》用一个章节部署“四大功能”,强调聚焦关键环节发力。真正做强“四大功能”,上海才能在未来发展中,构筑不可替代的战略优势。
《建议》对上海发展格局再审视、再调整、再优化,提出加快四方面重要工作:
——推动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优化市域空间格局。
——完善经济发展格局。
——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备受市民瞩目的,当属优化市域空间格局。总的思路是“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
这将给城市面貌带来颇大变化。仅以新城为例,便涉及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五处;南北转型,又意指推动金山、宝山南北两极转型升级。
“我们把五个新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起草组专家表示,要加快打造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为上海未来发展构筑新的战略支点。
上海奉贤古华园秋景。奉贤区供图
“5”——定性,提出“五个更”,做优“五型经济”,实现“五个人人”
《建议》提出“五个更”要求:城市核心功能更强大、人民群众生活更有品质、城市精神品格更彰显、生态环境质量更优良、超大城市治理更高效。
既有定性表述,也有定量要求。比如,完成全部中心城区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任务;公园数量达到1000个以上等。
一个个数字背后,是上海百姓的崭新生活。
“关键是要在未来五年有一定显示度,让百姓有获得感。”起草组专家指出,《建议》主要是提大的思路和目标,更具体的指标将在规划《纲要》中进一步体现。
经济发展,是城市生命源泉。上海提出,完善经济发展格局,重点是做强做优“五型经济”:创新型、服务型、总部型、开放型、流量型,彰显大都市经济的业态优势。
“提出‘五型经济’的主要考虑,是要改变把产业简单分为二产三产的传统路径,更多从新经济、新企业、新技术、新业态来看政策供给,做强五个方面。”专家说。
《建议》提出,“十四五”发展主要目标,要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功能迈上新台阶。
人民城市的“五个人人”理念,更是贯穿《建议》始终,“永远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沈立新强调。
“6”——回看,“六个显著”奠基未来
《建议》回顾了上海“十三五”成就:上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划时代意义的五年。
的确。党中央每年密集交办给上海的重大任务,既是重任,更是巨大动力。上海抓住了机遇,在圆满完成各项重大任务的同时,掀开这座光荣城市接续奋斗、再创奇迹的新篇章。
对“十三五”取得的成就,《建议》用“六个显著”概括——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改革开放再出发步伐显著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党的全面领导显著加强。
以“一江一河”为例。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开放,画出从未有过的美丽图景;“五违四必”等综合整治取得实效,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新的生活方式让人更好与自然和谐相处……
不忘过去,不畏将来。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为上海“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游人如织的杨浦滨江。 战长恒摄
“7”——务实,七组词描绘“人民城市”未来
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建议》提出,要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力争到2035年,“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
人民城市将有怎样的生动图景?《建议》用七组词描绘——“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建议》还提出“城市家具”理念,要把城市公共空间中各种户外环境设施,如指路标志、卫生设施、公交站点、艺术景观设计等,打造得更加安全整洁、便利舒适。
有没有想起武康大楼?
2019年初,各方携手,成功将武康大楼周边“蜘蛛网”般的架空线全部入地,让这幢有近百年历史的建筑重现清新优雅,成为网红打卡点,更多的年轻人在结缘上海,爱上魔都……
起草组专家形容,《建议》出台,就是要面对不确定的环境,“把确定性的事想得更明白,说得更清楚,写得更务实,把说到做到的事做得更清楚。”
“8”——部署,八项内容勾勒城市文化软实力
城市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
总书记概括了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为上海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指明发展方向、提供宏大格局。
《建议》部署,“十四五”加快建设“两中心”(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两都(亚洲演艺之都、全球电竞之都)、两高地(网络文化产业高地、创意设计产业高地)、两城(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全球著名体育城市)。
八项内容,逐一勾勒,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画卷徐徐展开。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资料图片
“9”——突破,“3+6”产业布局,着眼国际竞争力
“3+6”产业布局,大约是《建议》讨论斟酌最多的细节之一。
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首先得明确,哪些产业,将成为上海重点发展的重点产业?
“3+6”是啥?
——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倍增;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生命健康、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
“充分征求意见过程中,也经过了一些调整。事实上,上海下一步发展并不囿于‘3+6’,《建议》的提出,是希望产业导向更明确一些,成为支撑未来上海发展的产业。”起草组专家表示。
未来,上海将以此为突破口,打造一批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
“10”——决策,群策群力,十易其稿
《建议》起草,是实实在在展开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过程。
2019年9月,上海成立“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双组长。
2020年上半年,成立由上海市委研究室牵头,市委、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文件起草组。期间,市委常委会多次审议,研究确定“十四五”发展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目标任务。
上海市发改委委托50多家研究机构,就48项重大课题开展研究。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组织专题讨论,形成系列调研报告。
上海市区两级开通“十四五”规划公众建言平台,收到建言两万多条……
“起草组研究各方意见和建议,充分吸纳、能改则改,反复修改完善,十易其稿,形成提交市委全会审议的《建议》讨论稿。”沈立新说,“《建议》制定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体现,广泛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充分反映人民群众期待。”
规划《建议》,重在落实。“不到长城非好汉。”只有扎实推动,才能实现《建议》最终目的:让这座城市的每个人,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