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为人民·黄浦群像

淮海中路街道:”二元结构”突出的市中心社区,实现更高质量小康

2020年10月28日16:12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编者按:

街镇是人民城市建设的最前线,是基石和底座。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提出一周年之际,黄浦区新闻办与人民网上海频道合作,以“人民城市为人民 黄浦10个街道的治理场景”为主题开展系列报道,通过街道群像图全景式展现黄浦区各街道在社区治理方面的特色亮点和生动实践,体现黄浦“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社会治理绣花功夫。

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中共一大会址所在地,党的初心始发地。这片1.4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头连接着“楼宇社区”,32幢主要商务楼宇、办公面积80多万平方米,3600余家企业、近7万余白领,以不到全区1/10的区域面积创造了占比超过1/4的经济贡献率,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另一头连接着“居民社区”,辖区44个物业小区,二级以下旧里小区、衡复风貌保护小区、高档商品住宅小区错落分布,“二元结构”问题相对突出,人口老龄化占比超过40%,5万多居民在此居住生活。

这一背景下,围绕新天地区域的城市更新与开发建设,经过近20年接续打造,凝聚各方参与“楼宇社区”和“居民社区”治理,辖区内不仅实现了城区面貌的翻天覆地,更在“幸福淮海”这一目标下,通过党建引领让一系列高质量发展成果可落地、可感知,进一步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逐梦新时代的当下,如何在更高质量上建成小康社会,统筹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品质生活——街道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出发,以党建为引领,在补足环境短板、创新治理机制上下功夫,发动各方力量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推动城区迈向宜商宜业宜居宜游的新格局、新生态。

以高质量服务激发社区发展活力

前段时间,东浩兰生大楼内外资企业理光因企业发展需要酝酿搬家。

没想到员工们不同意了,纷纷向管理层表达想法:大楼内党群服务站点不仅有健身点、妈咪小屋、白领课堂等诸多服务,还配备有足不出户的一网通办自助办事终端,社区公益资源也常配送进大楼,“舍不得”。最终,公司决定留在兰生,并增租三层楼面,“在这里企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自1985年淮海金融大厦在淮海中路破土动工,到上世纪90年代末新天地区域旧区改造,淮海中路商业街和新天地商圈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至沓来。目前,辖区拥有普华永道、埃森哲、麦肯锡等专业服务企业,保乐力加、索尼等商贸流通企业,普利司通等跨国地区总部。短短30多年发展,这里的经济体量迅速壮大,在经济密度上位列黄浦全区之先,积累了先发优势。

如何将物理空间形态上的集聚,转化为发展中的现实优势和具体产出?

多年来,街道始终深耕、研磨营商环境,在服务楼宇过程中凝聚企业,做优生态,为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去年,街道32幢商务楼宇中税收亿元楼达18幢,其中区级税收亿元楼9幢,主要楼宇共产生税收约95.46亿元,占全区1/4强。今年以来,虽受疫情影响,经济发展仍保持积极态势。

楼宇健康促进会、HR伯乐汇、楼宇党建服务站、白领事务官……透过这些平台,基本可以回望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关乎营商环境的工作模式更新迭代。

从最早设立“楼宇健康促进会”,以兴趣来实现对商务楼、商务人群的工作覆盖;到近些年将楼宇党建服务站嵌入商务楼宇,打造“竖起来的社区”;再到当下充分发挥组织覆盖优势,打通行政资源壁垒,实现管理模式创新,更精准地服务楼宇、营造生态。

特别是今年以来,为推动企业及时恢复生产、保持商圈经济活力,街道未雨绸缪,采取“领导包片、科室包楼、人员包企”方式,进楼宇、访企业,送服务、解难题。在年初,疫情防控形势最为严峻的阶段,共走访企业265家,搜集主要问题近百个,涉及物资供应、产业物流链、发展融资等难题,经过街道积极调动资源纾难解困,这些问题已全部得以解决。

在调研基础上,街道还推出十多条服务措施,引导各方跨界协作、联动发展,让“相邻楼”“相邻企业”实现“相互配套”。比如促成了商圈“共享停车”“金融合作”等5个项目,助推商圈楼宇经济“热”起来。

以精细化管理夯实社区发展基础

当下,借力“两张网”,街道正探索对新天地区域实施精细化治理——完成了第一批新天地区域智慧化、信息化感知设备安装,对新天地区域范围内部及周边黄陂南路、马当路、自忠路、湖滨路等35条中小马路上的各类顽症做到“即见即清”;同时以新天地商圈党委牵头,构建了新天地管理办、瑞安集团、商圈商铺、志愿者力量等协同的自治共管合力,以“高效处置一件事”为标准,加强各类工作数据要素和应用管理场景的归集、分析、应用。

除老龄人口外,“8小时人口”即通勤白领的数量也相当庞大,可达7万人次。街道充分借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精细化治理,因地制宜开展嵌入式服务,将服务送上门。

比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能办理190项个人事务办理,包括社保卡、医疗报销、工伤认定、就业等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项,都能在该中心一站式办成,同时将更多自助办理终端嵌入商务楼宇和居民区。在新近全市社区事务受理服务评定中,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排名全市第七,位列黄浦区第一名。

针对老旧社区的更新,在启动相关工作前,街道充分听取居民意见,相关设计部门充分采纳吸收这些建议,根据“一小区一方案”来进行设计更新,特别在弄堂公共空间嵌入公共服务设施,解决了沐浴、洗衣、理发、修理等民生关切,提高了居民获得感。针对房龄较长的高层售后公房,街道聚焦项目导向,将逐步推进加装电梯、大堂改造、外立面修缮等。

对于社区内的高档住宅小区,街道探索形成以“零距离家园理事会”为平台、以试点社工错时上班制为保障,以居委、业委会、物业“三家马车”密切协作为目标的治理体系,做到治理有目标、有平台、有章法。

以治理共同体让楼宇社区相互赋能

作为党的诞生地所在街道,回望近年来的发展历程,“以党建为引领”的红色脉络鲜明而清晰。党建是红色生产力,更引领着一片区域在更高质量上实现全面小康。当下,街道正强化联合党委组织力、行政力量支撑力、楼宇主体推动力、入住企业自治力,让楼宇和社区相互赋能,站在更高层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体”。

横向,在党组织设置上,按照辖区东、中、西片区划分,分别设置片区(商圈)联合党委,通过建强片区党组织,促进片区内楼宇、企业、区域化单位和居民社区良性互动、解决问题。纵向,在标志性楼宇成立“联合党委”,在其他楼宇成立“楼宇党建促进会”,构建楼宇党建工作体系。

在片区联合党委统筹下,构建起企业发展促进会等平台,依托“淮海路经济发展促进会”“企业商铺联盟”等枢纽型组织,将楼宇社区治理由行政力量主导转向共商共治。

比如,疫情防控期间,街道32幢商务楼宇形成了“压实三级防疫责任、筑牢四个防疫关口、推行五员防疫举措”的防疫大格局,保持了防控形势平稳有序。瑞安广场、K11、新茂大厦、力宝广场等6家楼宇率先提出“共享停车”,盘出共享停车位近1000个,方便市民游客停车,助力商圈集聚人气。

这样一种共建共治共享的大格局下,行政资源与服务也更为高效。

通过推行“全岗通”服务模式,街道充分协调市场监管、派出所、税务、招商分中心、医院等单位行政资源,设立起“白领事务官”,全面精准解决楼宇企业和白领员工面临的难题。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联结作用,以项目为抓手,实现楼宇与楼宇、楼宇与社区间资源共享、相互渗透、融合共生。

此外,积极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反哺社区。把共建理念、共治实践、共享成果融入到社区方方面面。比如,辖区企业积极参与社区助老服务,与社区为老服务中心、老年日托所等建立常态合作机制,相继为老人开展仪器捐赠、慈善义卖、果蔬供应等精准服务。

淮海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恕表示,淮海中路街道作为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所在街道,社区形态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不同社区、不同群体的需求各不相同,顺应群众期待、回应群众关切要求也更高、责任也更重,更需要把追求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推进高效能治理牢牢抓在手上。接下来,将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社区生态环境上不断努力,推动“幸福淮海”迈上新台阶。

(责编:董志雯、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