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剧《骑兵》亮相上海 将角逐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

2020年09月22日01:01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9月20日,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骑兵》在上海美琪大戏院上演。作为我国首部以骑兵为题材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骑兵》讲述了蒙古族青年朝鲁成长为勇敢无畏的骑兵英雄,为新中国建立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历程,折射出内蒙古人民的家国情怀和精神风貌。

2019年11月5日,《骑兵》曾受邀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获得了上海观众的热烈欢迎。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李莉说:“民族舞剧《骑兵》是中国舞台艺术历史上首部以骑兵为题材的大型原创作品。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创作这样一个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民族舞剧,以艺术的形式反应内蒙古人民的家国情怀和精神风貌,颂扬了忠诚与勇敢,担当与奉献。上海是党的诞生地,《骑兵》作为建党100周年的优秀剧目,能够在上海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李莉表示,《骑兵》中融入了很多蒙古族文化中的经典元素,如长调、民歌、马头琴等,在彩排过程中很多上海观众前来观看,特别喜欢。“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其优质平台对传播优秀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特别珍惜与上海观众互动、交流的机会。”李莉表示。

《骑兵的》总导演/编剧是国家一级导演何燕敏。剧中马的形象塑造,以及人与马的关系处理是重中之重,为了传达马的神与情,建立有血有肉的形象,何燕敏坚定不移地选择用人来表现,不借助大型木偶、不使用常规马舞步态。她把马背之上骑兵战士的形象刻画做为焦点,巧妙发明小型道具,把隐蔽、训练、行军、冲锋等多种态势和千军万马的动态感,展现在舞台有限的空间中,构成了意料之外的有力艺术表达。

在谈到这部舞剧的创作初衷时,何燕敏表示,自己的父亲就是一名解放军骑兵战士,因此这种对骑兵的情感自然也成了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何燕敏认为,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更要兼具社会责任感:“我们的父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和贡献,我觉得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在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们,为新中国的建立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这是整个草原人民整体的民族记忆。我觉得这个时代需要英雄,我们也不应该忘记英雄。”

何燕敏指出,舞剧是一门不说话的艺术,因此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更集中。“这部舞剧的核心内容表达是选择和忠诚。在历史的关键转折时期,内蒙古人民骑兵选择跟定共产党,参加了举世闻名的战役并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这种选择是一个崇高的理想选择,这是我最想表达的。”

对于一部优秀的舞剧作品来说,音乐自然显得至关重要。为《骑兵》创作音乐的是国家一级作曲杜鸣,他告诉记者,剧中的人物带给了自己最大的感动:“英雄们的历史以及丰富多彩,具有浓烈情感的蒙古族音乐,构成了我创作的思想基础和情感基础。在具体运用上,我更加突出了英雄的气质与蒙古族人民的开朗性格,以及蒙古音乐的个性体现。我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蒙古族乐器和民歌,以求突出和加强民族色彩。舞剧音乐和一般的交响乐等形式不同,它的配乐要配合戏剧发展刻画情感和冲突,还要有可舞性。至于最终的效果如何,还需要观众做出评价。”

蒙古族青年舞者赵磊在剧中饰演男主角朝鲁。这个热血的蒙古青年在重要历史关头,将个人信念选择与蒙古民族的集体崇高理想选择紧密相连,最终成长为勇敢无畏的骑兵英雄。赵磊表示,这次的演绎经历对自己来说,是一次特别的体验。“蒙古族作为游牧民族,我们从小就和马一起长大,马是我们最好的伙伴。在那个年代,人与马的感情同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是一样的。在战场上尤其如此。因此在剧中,最后面临牺牲的时候,男主角在某种程度上更希望牺牲的是自己,让自己的战马能活着回去。正是因为有了如此浓烈的人和马之间的感情,才能有《骑兵》这样的故事,这也是属于蒙古族的独特感情的展现。”赵磊同时表示,《骑兵》对于年轻的观众们也很有教育意义:“老骑兵热爱祖国,保护家园的精神很值得现代的年轻人关注,继承和学习。能用我们的舞蹈专业来传递这种精神,是这部剧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

自9月16日起至9月28日,来自全国的八家院团将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和美琪大戏院分别进行展演,角逐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评奖的最终五个奖项。据了解,作为由中宣部批准立项、全国性舞蹈艺术专业奖项的“荷花奖”,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的专家奖,以其导向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这次评奖是对近一段时期内全国新创作的优秀舞剧的一次集中检阅,也是一次高水准的比拼。

(责编:邬迪、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