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东师大,听全国优秀中学校长与未来教师对话

2020年09月20日16:00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9月20日电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由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共同主办的“优秀中学校长与未来教师面对面: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活动,9月1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代蕊华、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薇、全国32名优秀中学校长与百余名未来教师共同出席本次活动。

吴薇介绍了书院的发展历程和“5+1”(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围绕培养“适教、乐教、善教”的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的目标,她表示,书院将课堂教育、实践教育和养成教育相融合,致力于探索“如何培养出真正面向未来的卓越教师”。吴薇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激励书院学子奋发向上,为师范生的生涯发展点亮一盏明灯。

“一间教室就是一个世界”

山西省汾阳中学校长武松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阐述了自己的“坎坷之路”。虽然没有名校的学历,但依靠自己的坚韧与热爱,从一名普通的地理任课老师,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校长。他表示“一间教室就是一个世界”,并对未来教师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有规划,“设计什么都不如设计自己的人生”,从现在开始,做好人生每一步的规划;二是要主动,“最美的风景永远在前方,还需要我们主动去追寻、去把握、去努力”;三是要坚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选择,不畏困难,勇敢走下去。

“选择了一份职业就等于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教师是一份幸福的职业,我们一起努力,就可以把教育变成更好的样子。”浙江省桐乡高级中学校长陆国良通过青年教师的成长案例,从“借力”与“内生”两个维度,从“胸怀情怀”“敢于直面”“把握关键”“厚积薄发”四个层面点明了作为一名优秀教师的核心素养。“我们是什么样子,中国的教育就是什么样子,”他表示,最好的教育应该“满含爱、满含希望、满含信仰”。

“最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来自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纪晨毓同学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了自己对于教育的理解。围绕“教育的温度”,纪晨毓表示,教师不仅要有外在的“技能满分”,更要有一颗由内而外关心学生的心,“教育就是一个个生命相互影响的过程。”2018级地理科学专业的辛维豪将线下教育、线上教育、STEM教育相对比,分享了对“什么是更好的教育”这一问题的思考。2020级英语专业的于翔同学作为新生代表也构筑了自己的教师梦,高中老师的优秀事迹点亮了她心中的火,为她前行指引了方向。

面对同学们的成长和困惑,校长们通过切身的体会,向未来教师们传授经验。泉州市第五中学校长刘殊芳针对“如何成长为优秀教师”,提出未来教师应当思考教师的人生价值,认识学生的生命价值,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省自己的收获,培养思想深度。对于“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姚训琪强调,最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师不仅要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成为学生的引领者。青海省湟川中学校长郑颂建议同学们持续关注中学教学内容改革,学好专业知识,夯实专业基础,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教育情怀”成为全场高频词

在交流互动环节,现场同学踊跃提问,“什么是教师情怀和教师信仰”的问题激起了校长们的共鸣。北师大海口附属学校校长王宏提出,“教育情怀就是老师心里要装着孩子,要爱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宁夏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亢燕则回答,“把最好的地方变得更好,把最适合发展的地方变成梦想的阶梯,把最需要你的地方变成最好的地方。”衡水中学校长郗会锁强调了教师“激情”“热爱”“真实”的重要性。“老师一肩挑的是祖国的江山,一肩挑的是孩子的未来,”长沙第十一中学校长聂庭芳分享了自己对“教育情怀”的理解。郑州中学校长高正起认为“教育情怀是一种忠诚的热爱,教师们是在实现平凡之路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责任担当”。

随后,吴薇为在场的32位优秀中学校长颁发聘书。她希望中学校长能够继续为书院学子提供专业化的指导,点燃师范生心中的梦想,让优秀的人培育更优秀的人。

为优秀中学校长颁发聘书(图片均由华东师大提供)

代蕊华表示,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不仅是社会的责任,更是作为优秀校长和未来优秀教师肩上的重任。本次活动是一个相互了解、相互走进、相互学习的过程,校长们展示了全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提出了未来教师的必备素养,师范生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感悟,大家共同思考中国未来教育的发展。代蕊华还表示,未来教师能够与来自全国基础教育界的优秀校长交流、互动、思考、成长,体悟校长们对未来教师的殷切期望是难得的幸运,希望未来教师以后能够读懂学生、关爱学生、敬畏学生,也希望校长们能够继续关心未来教师的成长。

(责编:唐小丽、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