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 市 香 气
“栀子花、白兰花,
五分洋钿买一朵……”
这是很多上海人记忆里的夏日芬芳,
伴着吴侬软语从街头巷尾飘散开来。
岁月静好,记忆留香,
如今白兰花渐渐隐匿,
地铁通道里、繁华商圈内、
人行天桥上,
偶尔能看到
两鬓苍苍的阿婆支起小摊。
熟悉的清香越飘越远了吗?
本周末,
五位卖花阿婆齐聚浦东九六广场。
跟小布一起去听听
她们与白兰花、
与这座城市的故事吧~
1
独特的海派花香
81岁的王阿婆熟练地翻起随身小推车上的泡沫箱盖子,掏出几个方形收纳盒并逐一打开,娇嫩纤长的白兰花从包裹着的湿毛巾里探出脑袋,散发出一缕缕清香——“王阿婆花摊”又营业了。只不过这一次,花摊头一回跨越浦江,从淮海中路思南路路口来到浦东东方路上的九六广场。
王阿婆并不孤单,她的身边还有69岁的丁阿婆、65岁的马阿婆和陆阿婆、62岁的李阿婆。昨晚,因为一场名为“城市香气”的主题活动,分散在城市各处的她们难得集聚,带着深深印在市民心中的上海味道与更多年轻一代“打照面”。
五位阿婆眼前的小矮凳或竹篮上,垫着素布,白兰花、茉莉花摆放整齐,清香随风飘散。看到小朋友蹦上前来,阿婆将两朵白兰花扎成的吊坠仔细地别在孩子领口。几位穿着华服的姑娘被花香吸引,走到花摊前,王阿婆拿出最特别的贵宾花送给姑娘们。贵宾花是胸花样式,由茉莉花和白兰花组成,更香更好看。
“祝你好运!”“祝你事业有成!”给顾客戴好花,王阿婆总不忘认真地用普通话说上这句“标配祝福语”。“这里年轻人多,闹猛!”王阿婆说。
2
最后一代卖花人
“卖花阿婆”几乎是上海街头平均年龄最大的职业,据不完全统计,如今上海坚持卖白兰花的仅有十余人。叠加玉兰花树越来越少、进花渠道越来越少等因素,王阿婆们很可能是上海最后一代卖花人。
五位阿婆中最年长的的王阿婆,老伴去世后一个人在家闷,但又不想干涉子女生活,于是喜欢花的她索性卖起了花,如今“卖花工龄”已有20年。实际上,王阿婆生活里还是个“资深股民”,算起来炒股时间比卖花还要久,对她来说,卖花绝不是为了营生,而是在做“一辈子最快乐的事情”。
经常在第一八佰伴一号门卖花的陆阿婆,一边挣零花钱一边交新朋友;常驻淮海中路茂名南路路口的马阿婆,20多年前下岗失去生活收入,机缘巧合开始卖花;新市北路万安路路口的李阿婆卖花,最初是补贴家用,久而久之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总出现在淮海中路重庆中路天桥上的丁阿婆,上世纪90年代去新疆打工多年,回上海后没有太多存款,现在卖花是主要收入来源。
为什么出来卖花?阿婆们或许无法准确表达出岁月变迁下白兰花之于她们的意义,但老人家们都相信“今生卖花,来生漂亮”。九六广场商管团队从街头找到五位阿婆后,也希望将这份带有海派特色的“好口彩”传递给更多人。
未来一周,她们手中这些承载着上海多年记忆的“小小接力棒”,将收获一大批同样喜爱它们的人。
活动现场还有哪些动人画面?
小布用镜头带你来看
夜上海复古音乐秀
“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
“夜上海 夜上海 你是个不夜城……”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 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熟悉的旋律接连响起,几位阿婆不时停下扎棉线、穿铁丝的手,推推老花镜,循着歌声抬头望去。不远处的舞台上,两位年轻人一袭复古装扮,佩戴白兰花,接连登台演绎经典曲目。
年轻人并非专业演员,而是本职为互联网销售、运营策划的“斜杠青年”,在九六广场一项音乐活动中担任驻唱。映衬“老上海”的氛围,平时随心所欲的歌单变换成“夜上海复古音乐秀”,带领市民游客一同穿越回到老上海。
白兰花时髦手作坊
年轻男女、亲子家庭跟着阿婆做起白兰小物件。素净清新的穿花手链,串上姑娘们细白的手腕,成了别致的首饰;在衣襟上别一束白兰花,一缕醇香相伴左右;白兰花耳坠素雅大方,晃晃荡荡乐趣无穷;白兰花手工皂适宜保存,清香长留。
两千朵白兰赠市民
8月29日至9月6日的16点-21点,将有两千朵出自卖花阿婆之手的白兰花赠予市民。带回家,满屋香飘飘。
陆家嘴共植白兰树
当晚,一株白兰花苗由五位阿婆与浦东土生土长的市民代表一同栽下,老中青三代同堂,仿若白兰花一代一代传承至今。
小布了解到,回味白兰花香只是“上海城市记忆”系列活动的开始,未来,九六广场计划和消费者在这个“有温度的欢聚场”与顾客一起回顾更多城市记忆,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联结。
未来一周,
你若经过九六广场,
不妨带一小束白兰花回家。
白兰花的花语是:
纯洁无暇的爱、真挚无比的情谊。
(来源: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