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小学生的诗歌朗读感情真挚,歌舞《美丽浦东更辉煌》唱响改革开放新征程……这是由浦东新区惠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搭建平台、因地制宜开展的情景党课。精彩的党课内容、接地气的表演形式,让东华大学“传‘四史’教育共话新时代 助文明实践共承新担当”社会实践团成员振奋不已。“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我们要努力投入社会实践,勇担青年责任与使命,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贡献力量。”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钟昱说。
实践团成员深入社区调研浦东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情况
今年暑期,东华大学依托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人文学院“学思先锋”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和东华大学首支研究生支教团,组建社会实践团队,结合行政管理、法学等专业所学,深入上海、贵州,通过云交流、云分享,线上线下相结合,广泛开展调研,走进基层,走进群众,积极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进一步提升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认识,广泛参与到建设中;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组织开展培训学习,提升志愿服务队伍专业素养,更好满足群众多元需求;引导更多青年力量加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运用所学助力中心发展……经过对上海16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行“铺片式”搜集相关资料,并实地调研参观上海市长宁区、金山区、浦东新区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地区,实践团与相关负责人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运行机制、特色项目、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困难等展开深入讨论,围绕加强学习宣传推广、健全组织协调机制、提升专业培训等方面,提出了系列针对性的建议。
在调研金山区廊下镇新时代文明分中心时,实践团成员被一位侃侃而谈的叔叔吸引,他是当地的公交车驾驶员王师傅,因为热爱党史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老物件,70年代的报纸剪贴本、各类徽章证件等等,并摆放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收藏主题展览馆供更多人参观。实践团成员沈香玲说:“通过这些充满年代感的‘宝贝’,让人们在感怀那段峥嵘岁月的同时,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进一步丰富了宣传教育的载体和形式,这是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的有益探索。”
实践团参观金山区廊下镇特色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收藏主题展览馆
扶贫先扶智,由王文娟、刘正好和陈佳军组成的东华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将在贵州遵义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围绕“中西部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他们积极深入支教当地社区、学校,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实践探索。三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与当地社区基层团干部一起开展社区工作,走进居民家中,关心照顾留守儿童; 投身社区图书馆建设,吸引更多居民走进知识的海洋;开展生态环境整治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美丽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助力遵义市汇川区学堂堡社区“四点半学校”、脱贫夜校工程,倾己所学所知投入实践,努力践行青年的使命担当,为更好开展支教服务打好基础。
实践团成员参与遵义市汇川区志愿服务活动
经过数天的入户走访、社区调研后,实践团成员认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大举措。后续将进一步整理“材料汇编”和“建议集”等,形成调研报告,并反馈给相关部门,努力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展添砖加瓦。
“这次调研中,切身感受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对于东西部不同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路径进行了探索和思考,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深感肩上担负的使命重大。我们要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同亿万人民一道,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实践团成员董雨洁表示。(高坤 李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