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张庙街道:擦亮社区党建品牌 让城市更有温度

董志雯

2020年08月06日11:47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宝山区张庙街道地处宝山区东南部,是一个由工人新村发展而形成的大型居住区,辖区呈现区域人口多、老年群体、退休党员多、区域可共享资源多“三多”特点。

从第一次淞沪抗战后的“一二八纪念路”到95天建成的“张庙一条街”,从工人新村建设到美丽家园建设,原本为吴淞工业区配套建设、离市中心区域偏远的工人新村,已发展成长为人口大量导入的居民住宅区,成为上海市中心城区的一部分。

值此建党99周年,张庙街道通过“四史”学习教育现场教育,挖掘辖区内不同时期的代表性红色资源,绘制红色党建地图,推出“初心前行路”和“使命变革路”两条精品路线。

旧改进行时——

“螺蛳壳里做道场”

泗塘一村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建筑密度高,结构老化严重。居民朱秀凤回想过去仍不免心酸:“以前煤卫合用有多苦,不能想象。早上三户人家挤着上厕所,有的时候摒不牢,难免发生口角。”

在征询居民百分之百同意旧房改造后,张庙街道结合泗塘一村实际情况,对居民楼进行加扩建改造。即在已建房屋基础上,向外延伸空间,为每家每户配齐卫生间和厨房,进而改善居民住房质量,提升生活品质。现在,朱秀凤的家终于有了独立的厨卫,“旧改对我们这种老公房真的是阳光政策,我们家算很幸运的,能这么早就享受到这份福利。”

“张庙承接了宝山80%以上的旧改工作,宝山旧改做得好不好,就看张庙街道怎么做。”

张庙街道旧改办主任丁楚磊桌上堆放着厚厚的一叠资料,记录着旧改工作推进的每个步骤。他介绍,张庙街道是宝山区旧住房成套改造的重点街镇,老旧住房成套改造任务主要集中在泗塘一村、泗塘二村,计划改造厨卫合用的不成套住房总计95幢,涉及居民4876户。面对艰巨的旧改任务,张庙把旧改工作列为街道年度“一号工程”,围绕“三年全面启动、四年全面开工、五年基本完成”的目标任务,多方协作,全面提升签约率,确保旧改攻坚加速推进。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完成整体改造41幢(含部分完成5幢),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1276户居民直接受益。

创全进行时——

“城有文明气自华”

走进张庙的小区,若是在垃圾厢房前看到一堆人正在讨论,那一定是街道班子领导正在现场办公。

眼下,宝山区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提名区)的热潮。张庙街道班子成员下沉社区基层,有效运用居民区党建、“两新”党建、驻区单位党建“三建融合”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工作优势,别出心裁地把会议室搬到了垃圾厢房前。“领航”抽查相关单位、社区、商区垃圾分类情况,对存在的疑点、难点开展现场办公,居委、物业、环卫等相关部门在现场就将重点问题进行交流沟通,确保在第一时间就能得到整治。以此,积极助力宝山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向纵深开展,在创全各项任务抓落实、短板问题排摸整改上下功夫。

以泗塘六村为例,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一些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要求有所“放松”,他们往往选择“四小时”以外时间段不分类投放,严重影响了小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整体推进。针对这一新情况,泗塘六村居民区党总支依托前期组建的四支队伍,即“党员先锋”宣讲志愿者团队、“楼组长”志愿者服务队、“绿色卫士”服务小分队、垃圾分类巡查督导小组,迅速展开行动,并通过小区监控锁定乱投垃圾人员,以“人力和技术手段”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居民群众自觉参与到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中来,实现“定时定点”投放的闭环管理。

针对租户较多的社区,由居委会出头,约谈出租房屋的房东及周边中介,要求他们在与租户签订租房协议时,把垃圾分类的约定写进协议,对租户起到约束作用。从压力到压实,张庙街道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了明显起色。

令群众深有体会的还有“僵尸车”的消失。去年,记者来张庙街道参访时,通河新村地铁站周边、街道文化中心以及街道各主干道上停了不少僵尸车和无序停放的共享单车,令本不宽敞的道路更加举步维艰。如今,在街道与市容管理第三方队伍的日常管理下,羊肠小道终于恢复了昔日的井然有序,再也不用侧着身子弯弯绕绕。

服务进行时——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说旧改聚焦于民生需求,创全立足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那么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服务型社区将是张庙街道接下来的发力点。

在基础建设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张庙街道与上海骏利集团达成合作,将共江路625-722号改建为综合为老服务分中心。在一排黄色小房子里,不仅囊括社区长者食堂、理发服务、洗衣店等日常亲民项目,还包含了日间照料中心、辅具租售中心、居家服务驿站等智慧为老服务。其中,长者食堂最受市民欢迎。

“有时选择17元的套餐,还能免费得一杯酸奶。关键的关键,菜清淡,烧得比较酥,为那些牙口不好的老年人想得十分周到。” 通河七村居民罗超士几乎已经成为了这里的常客,他说老年人凭“上海市敬老卡”选择15元的套餐“四菜一汤”仅需支付12.75元,其他自选的菜品,也可享受8.5折的优惠,真的很实惠。

与此同时,随着“美丽街区”“美丽家园”实事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小区陆续完成了“白改黑”、“平改坡”、雨污水混接改造等民生项目。眼见社区一天天地变美,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也在逐渐高涨。

依托宝山区“社区通”智能系统,张庙居民们自发在平台上出谋划策:在呼玛二村,小学生和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小手签大手”共同完成了创意手绘,原先仅有路障功能的石墩子或被绘以天安门、中共一大会址、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等红色场景,或被绘以哆啦A梦、喜羊羊等喜闻乐见的各类卡通形象;在泗塘五村第二居民区,居民把楼道堆物里清理出来的老旧自行车重新装饰,摆上绿植,将其放在社区花园里,成为一个别致的景观小品;而在通河四村公共客厅里,居民自发捐献家里的老物什、老古董……

“以前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现在通过公共客厅、活力楼组这些项目,楼上楼下能够聚在一起,埋头干大事,楼道乃至整个小区都改头换面了,让无论是常住在这里的本地人还是那些外来租客都有了归属感。这里,成为了他们的第二个家。”呼玛二村党总支书记王清感慨道。

据统计,张庙街道“社区通”平台上线居民46017人,发布公告36533条,半年完成热议议题转化36项,而在这集思广益、亲力亲为之下,正是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最好诠释。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新时代打通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到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务实性、创新性举措。眼下,张庙街道正在着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的建设工作。相较于其他街镇,张庙推陈出新在分中心与各个站点之间,增设一层“基地”的辅助,以“1+3+33”的工作体系,即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33个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三级志愿服务体系,实现5.19平方公里志愿服务全覆盖。

此外,针对张庙街道“老、旧、小”的特点,打造“十有三化”服务,注重不同工作内容的相互融合和相互嵌入,使其成为“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淳风气”的百姓精神家园,不断推动张庙精神文明建设守正创新。“初心365”、公共客厅的陆续开展,更让拥有不同文化爱好的党员、市民有了相聚一堂的平台。 

(责编:董志雯、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