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囡,来写中国年鉴史上首部《青少年特色年鉴》

2020年07月30日15:06  来源:上观新闻
 
原标题:助力“四史”学习教育

以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为学术顾问,由上海青少年执笔的中国年鉴史上首部《青少年特色年鉴》,有望亮相今年11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上海)进口博览会。

7月29日举办的“寻初心,伴成长——小小年鉴记录者采风活动暨上海通志馆接受捐赠仪式”上,《青少年特色年鉴》征稿活动正式启动。主办方希望中小学生从自己喜欢、熟悉的生活环境入手,通过实地踏访、查阅资料,做上海城市变化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在实地考察中发现历史,在具体情境中感悟历史,以此助力“四史”学习教育。

历史文献何以佐证这座城市的红色历史传统?现场呈现的三份捐赠物品让参加活动的孩子们有了直观感受。

第一份物品是南社诗人叶楚伧的外甥女叶君琰写下的“四行仓库日记”手稿。“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当时尚在读中学的叶君琰跟随父母来到上海,加入由“孤军营”将士和抗日民众组成的孤军剧团,与谢晋元领导下的“孤军营”有两年时间近距离接触。手稿详细记述了“孤军营”种种真实状况,包括叶君琰手绘的孤军营区平面图。作为历史亲历者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强的史料价值。

学生时代的叶君琰名叫叶琬,在妹妹叶珉的介绍下,她第一次参观“孤军营”,“对着营门的是一条长长的铺着小石子和煤渣的小路,路的右边是一排排用芦苇盖顶、粗毛竹支撑、泥土砌墙的营房。营房没有窗子,墙上只有一个个正方形的洞……”看到墙上贴满“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同仇敌忾,誓雪国耻!”等标语,她感到自己的血液沸腾了起来。当剧团导演陆起邀请几位女学生加入时,叶君琰几乎一口答应下来。手稿中,她写道:“从加入孤军剧团的那天起,我的生活就翻开了新的一页。”

第二份捐赠品是油画《和平之树》,由在海军东海舰队从事专业美术创作的国家一级画师周补田捐赠。“潜艇兵的生存环境很艰苦,任务一般属于侦察形式,具有很大危险性。每次出航前,士兵们把要交代的事都写好,锁在盒子里,随身只带两件东西,一个是小的日历,一个是家人的照片。”周补田的介绍令人动容。

第三份捐赠品《1946-1947年年鉴广告》是当时宣传年鉴文化的一份商业广告原页,折射了中国年鉴事业的变迁。

“结合实物讲述的方式让我们更容易接受红色历史故事,特别受触动。”世界外国语小学学生、10岁的曾新然说。“在这里看到、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历史细节,很有收获。”徐汇中学学生、12岁的吴沁珥说。

据悉,在上海市年鉴学会专家指导下,《青少年特色年鉴》征稿面向本市中小学生展开,至8月31日截稿,经过专家评审后,将以《上海年鉴》增刊形式出版。

(责编:严远、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