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77岁、最小13岁,他们大手牵小手开展“行走中的‘四史’教育”

2020年07月21日21:29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7月20日,由闵行区吴泾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党委、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附属初中党总支共同主办的吴泾·蝶变——行走中的“四史”学习教育项目正式启动。

华东师大孟宪承书院党委动员学生党员骨干,围绕吴泾镇“五朵金花”成立五个调研组,在吴泾历史实践体验中感悟“四史”魅力,讲好“我和吴泾的故事”。启动仪式上,吴泾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杨希介绍,闵行是上海现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吴泾的“五朵金花”(上海碳素厂、上海焦化厂、吴泾化工厂、上海电化厂、吴泾热电厂)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为上海的工业生产和市民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学习“五朵金花”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发展历程,可以感受社会的历史脉搏和城市的发展印记。

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夏建国表示,吴泾“五朵金花”的成长史是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素材,本项目通过党建引领、校地联合、大中学牵手、校社导师指导,以研学体验的方式深入调研和挖掘吴泾“五朵金花”的发展史,让大中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四史”的价值和内涵,传承和弘扬奋斗精神,无疑对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导师团的校外导师由吴泾镇社区党校的资深教师担任,其中社区党校讲师团团长王锦昌担任项目总顾问。他表示,“五朵金花”的历史与“四史”学习教育密切相关,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五朵金花”的发展。在调研题目的选取上可以考虑以工人阶级、先进科技、企业文化、发展轨迹、重大人物和主要荣誉等内容为关注点。“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所有的回望都是为了向前,希望同学们走深走实,密切联系吴泾镇的发展实际开展调研。

社会导师团代表向大中学生赠送“五朵金花”相关书籍(李桦 摄)

华东师大孟宪承书院的未来教师与华东师大二附中附属初中的同学们弥合“年龄差”,协同开展“四史”研学实践项目,打造精品“四史”微课,实现大学中学一体化实践育人模式,充分发挥各方资源和平台的双向“链条”作用,共同探索“四史”育人新途径。

“以‘四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能够深入了解吴泾镇‘五朵金花’的发展史,一览它们的华丽传奇,让我十分期待与激动。”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2017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高和妍如是说。

“我们期待哥哥姐姐带领我们用脚去丈量先辈们曾经走过的路。”华东师大二附中附属初中学生代表戴莜然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回顾昨天,告诉我们从哪里来;把握今天,告诉我们到哪里去;展望明天,告诉我们有无限的可能。”

吴泾,曾经因自力更生的化工工业区而扬名,又因环境污染而落伍,是工业区“五朵金花”的工人们,以“壮士断腕”的精神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华丽转身的壮歌。通过挖掘“五朵金花”的前世今生和意义价值,以知史学史的方式,从历史发展脉络中把握规律,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本次调研项目组的全体成员将通过走进、了解、研究“五朵金花”,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勇担时代使命,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砥砺前行。(朱哲冉、陈紫欣、张小小)

(责编:唐小丽、韩庆)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