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传承与发展  “前浪”“后浪”云端论剑全球人工智能未来

2020年07月11日23:43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人民网上海7月11日电  7月11日下午,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全球人工智能的传承与发展”论坛拉开帷幕。作为大会重磅特色活动,论坛汇聚了4位中外院士、23位AI学术界和产业界资深学者和青年科学家“云端”连线,共话全球人工智能的人才传承、产研趋势和可持续发展,内容精彩纷呈。

此次论坛由拥有世界领先科研人才及学术资源的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与汇集国内学术界及产业界领军AI人才的AI青年科学家联盟·梧桐汇联合举办,并得到了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大力指导,以及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盖亚人工智能高校学术发展中心、商汤科技、氪信科技的鼎力协助。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发表了题为《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挑战和机遇》的主旨演讲。他认为,中国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图像识别、声音识别、语言翻译、智能自主系统等全球最广泛的领域,未来更要“勇探无人区”。“我们现在应该一只眼睛看着国际的学科前沿,另一只眼睛看着我们国家迫切需要的实用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从应用推向模型,模型推向理论,这就是无人区,是真正大有可为的地方。”潘云鹤院士对中国AI的发展寄予厚望。

“前浪”高 “后浪”急 为全球AI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论坛伊始,由氪信科技创始人兼CEO朱明杰主持“后浪发问”高端对谈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与美国工程院和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Harry Shum)与“后浪”们共话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的传承及未来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张娅教授、卢策吾教授,氪信科技创始人朱明杰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副教授、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林达华,思谋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沈小勇,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俞扬等多位来自人工智能学界、产业界的“后浪”向两位中外院士发起“硬核”提问。

AI下一站的主战场在哪里?高文院士指出,现在人工智能在图像、视频、语音等感知层面比较得心应手,在认知层面的水平相对弱一点,下一个主战场可能是在认知层面,语言层面的沟通交流、互动应该有比较大的突破。谈到从“国产替代”到“国际领先”,“后浪”该如何保持独立判断时,沈向洋院士从空间的角度予以了阐释:“以前有的东西是已知空间,而当你超越别人后,你看到是零空间,零空间意味着无穷大”。他鼓励“后浪”:“今天人工智能在中国有这样好的环境,大家应该下定决心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

思维旋转变换 AI产研融合创新之路怎么走

在“工业与学术的旋转门:AI产研融合创新之路”圆桌讨论中,兼具学术翘楚与业界精英双重身份的大咖们展开了思想交锋。

谈到学术界与工业界如何进行分工协作时,本场特邀点评嘉宾丰元创投创始合伙人、计算机科学家吴军认为,学界做科研是把资本变成知识以填充人类的知识体系,而在企业做产品是把知识变回为资本,形成一个闭环。他还提到,“基础科学研究就像储存化石燃料,花很长时间储存,后面人才能拿出来让它发光发热。”

关于如何培养工科学生建立产研思维,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优必选首席科学家陶大程给高校的学生们提出三点建议:第一,进入企业之前要培养规范化的开发流程,树立知识管理体系;第二,要对重要的商业概念、产品开发流程有一定了解,培养自己的全局意识;第三,要改变创新至上的思维方式,简单明了的算法和系统往往比过度复杂的设计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本场圆桌主持人、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王延峰提出的话题“如何看待在国内推行‘学术休假’制度的可能性?”引发了热烈探讨。曾在美国大学任教多年的明略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吴信东、华为云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田奇、商汤科技副总裁张少霆,以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思必驰首席科学家俞凯等悉数结合自己实际经验展开了充分讨论。

缩小“数字鸿沟” AI如何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上海已成为“AI可持续发展2030”的全球策源地。其中,AI如何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这一命题备受关注。

在“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2030”圆桌讨论环节,商汤科技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田丰作为主持人,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项目主任王东、人民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唐胜宏、上海交通大学清源研究院执行院长吕宝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丁远四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原创AI与联合国“人类People”“地球Planet”“繁荣Prosperity”“和平Peace”“伙伴生态Partnership”的5P发展理念的融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基于AI的赋能,商汤为新冠病例提供辅助诊断、为全球居民提供非接触式测温防疫,人民网实现媒体视频智能剪辑、打造内容风控大脑,上海交大研发新冠疫情信息排查语音机器人、谷歌数据中心利用AI技术节能减排等。这些创新应用表明,善良的人用AI将善意无限放大。结合已有的案例和对未来的畅想,嘉宾们共同探讨了如何正面地利用AI在传媒、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产生更大的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避免产生数字鸿沟和技术滥用。

圆桌最后发布了“上海倡议:AI可持续发展2030十大议题”,招募更多智库、企业、NGO组织加入,共同推动全球AI案例库、政策库,加速推动AI伦理共识、AI全民普惠、AI产业融合、AI可信赖科研健康快速发展。“我们坚信,未来人工智能会成为一种普惠的基础设施,真正给每个人带来正向的平衡、公平、开放、绿色的价值。”田丰坚定看好AI可持续发展之路。

集结最强AI力量 中国AI全景论文惊艳首发《自然-机器智能》

论坛前夕,由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以及美团点评、字节跳动、Momenta、氪信科技等领军AI企业联合完成的论文《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简称“AI in China”)已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机器智能》刊发。这也是《自然》子刊首次刊登全景式扫描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研究成果,反映出中国在全球AI学术和产业中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正在不断提升。

论文牵头方、AI青年科学家联盟执行理事卢策吾主持了圆桌讨论“《新一代中国人工智能》:全景论文背后的故事及AI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领导力”。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氪信科技CEO朱明杰现场与大家分享了AI in China全景论文背后的故事。“这篇论文的创作过程非常艰辛,但我们都怀着使命感和责任感。第一次全景式地把中国的方方面面的AI应用写出来,是希望告诉世界:中国今天的AI应用到底怎么样,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朱明杰说。

在圆桌讨论最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查正军、字节跳动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监李磊、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基础理论中心主任朱军、视见科技创始人兼CEO陈浩这四位论文作者也分享了他们在计算机视觉、类脑智能、内容创作和分发、智慧医疗等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最新动态。

在半天的活动中,各位行业顶尖的专家与学者畅所欲言,针对当前的热门话题金句频出。活动策划人王延峰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经过了几次沉浮,如何在这一次的新浪潮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学界和业界共同关心的话题,通过这样一个小小的平台融汇各方智慧,的确带来了众多有益的思考,也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

从“互联网+”到“智能×”,人工智能正在众多领域发挥“乘数效应”。在这一宏大时代背景下,AI界科学精神的传承、人才的蓬勃发展以及产研的深度融合必将共同助力中国描绘出充满生机的智能经济新图景。

(责编:实习生、轩召强)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信 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扫描关注上海频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