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168名上海演員攜7件作品赴蓉渝 沖刺“群星獎”

2025年10月20日09:27 |
小字號

168名上海演員攜7件作品赴蓉渝

沖刺“群星獎”

今年,上海9件作品入圍第二十屆群星獎決賽,包括鑼鼓書《房東來了》、蘇州彈詞開篇《心聲》、舞蹈《古井趣事》、滬劇小戲《假幣真情》、情景表演唱《捧一把月光》、器樂重奏《海上·雲夢》、音樂小品《無障“愛”》、廣場舞《一起跳舞吧》與合唱《從站牌到站台》,入圍比例再創新高。除廣場舞與合唱已於9月完成先期評選外,10月12日—19日,168名來自上海的演職人員攜7件作品相繼赴成都、重慶參與決賽,爭奪群文領域的最高榮譽。

“之前奉賢曲藝4次止步於復賽,如今終於站上決賽的舞台,我們花了很大力氣。”鑼鼓書《房東來了》作品輔導兼作曲、奉賢區戲劇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徐思燕感嘆。作為流行於奉賢、浦東一帶的傳統曲藝,鑼鼓書的最大特點是演員自擊鑼鼓,唱表說書。從一開始,他就定下兩條准則,演出時講好上海奉賢的東鄉話,以東鄉調為主要曲調。得知進入決賽后,大家就一直在修改、打磨、提升。“改內容、改妝造,又借鑒了《亂雞啼》的音律格式,突出鑼鼓書唱、念的特點。”徐思燕說。

在上海的決賽團隊裡,蘇州彈詞開篇《心聲》是平均年齡最小的一支團隊。9位小演員全來自或畢業於嘉定區望新小學,其中5位剛升入初中。《心聲》以評彈方式講述孩子們“雙休比平日忙”“回家作業像小山”等心裡話。從巡演到現在,輔導老師周紅又改動了好幾處地方。“本來《心聲》說的是‘學生是腳,教育是鞋’。但現在我們加了一段‘削足適履’,在結尾接了一句,‘爸爸、媽媽、老師,你們的心,疼嗎?’加進去后,第一次聽就很感動。”

“學校90%都是隨遷子女,通過館校合作,我們從2015年開始創立‘新梅雅韻’評彈社,當年12月第一支曲子誕生。10年,我們終於走到了群星獎決賽。”望新小學副校長陸慧說,這次參賽,學生們的學業也沒落下,早飯后先在酒店寫作業,再出發去排練。“入圍群星獎決賽,給嘉定培育青少年曲藝團隊打了一劑強心針,是對探索青少年美育路徑的一次肯定。”嘉定區文化館館長田甜說。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張熠)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