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上海:全鏈支撐,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

人民網記者 葛俊俊
2025年10月13日15:57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當下,培育未來產業已成為引領科技發展、重塑產業格局的戰略支撐點。在這場關乎未來的角逐中,上海先后推出了《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和《關於加快推動前沿技術創新與未來產業培育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以前瞻性的視野,勾勒出未來產業發展的宏偉藍圖。

結合未來產業“變化快、方向活”的特點,10月11日,在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煒表示,上海將從技術攻關到成果轉化,從扶強企業到拓展市場,構建“策源引領、產品導向、無縫銜接”的未來產業全鏈條支撐體系,使未來產業的種子破土而出、幼苗茁壯成長、樹木集聚成林。

根據《若干措施》,上海明確了未來產業重點發展領域,涵蓋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六大方向。上海確定重點領域的邏輯清晰且科學,先以全球科技發展趨勢為“風向標”,再貼合上海的科技優勢和產業基礎,通過“研判趨勢、做強優勢、精准發力”的思路系統推進。

基於這一機制,上海研判布局了細胞與基因治療、腦機接口、硅光、6G、類腦智能、量子計算、可控核聚變等一系列未來產業重點發展領域,逐一制定差異化、針對性的培育方案。同時,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領域,分別給予產業化支持、創新資源整合、前沿技術攻關等培育舉措,將趨勢機遇轉化為發展優勢。

上海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面成績斐然。2024年,上海戰新產業增加值達到12533億,佔上海GDP的比重23.2%﹔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規模超過1.8萬億。在重點產業方面,新能源汽車推廣規模達164萬輛,在全球城市排名中位居第一﹔C919國產大飛機實現商業化運營和市場化量產。

為了更好支持創新型企業在滬發展,上海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進表示,上海出台了創新型企業總部認定政策,助力企業做大做強。下一步,還將進一步優化完善政策,幫助科技企業不斷提升研發攻關和成果轉化能力,著力培養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創新型企業。

在推動未來產業發展過程中,上海注重市區聯動、部門協同。以浦東為例,作為工業和科技重鎮,浦東持續聚焦重點領域發力,打造張江人工智能創新小鎮。此外,目前,上海已在浦東、閔行、楊浦、臨港等啟動建設了若干未來產業集聚區,謀劃創建國家級未來產業先導區,制定專項政策支持,助力高質量發展。

2025年6月29日,我國首個腦機接口未來產業集聚區“腦智天地”在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啟動建設。“自揭牌以來,集聚區已取得一系列實質性進展。”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顧耀強期待,此次《若干措施》能進一步為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的未來產業培育提供更系統的政策支持、技術支撐與產業賦能,圍繞集聚區完善配套條件和公共服務體系,打造產業創新“核爆點”。“希望通過精准釋放政策效能,吸引更多標杆性頭部企業與旗艦型優質項目落地,從而加速腦機接口等未來產業的集聚與發展,助力上海在全球科技競爭新賽道上走在前列。”

根據《若干措施》,上海構建了“四位一體”的培育機制,為未來產業發展打通“技術突破—成果轉化—產業化落地”鏈路。該機制具體是指,項目經理團隊主責、重點任務清單突破、未來產業基金賦能、未來產業集聚區支撐。

“項目經理團隊是適應未來產業培育機制而打造的一支復合型、高素質、專業化力量。”屈煒指出,未來產業的項目經理不僅要懂科技,還要懂產業、懂投資,對項目實施“裡程碑”式全生命周期管理,必要時還將組建一支團隊。

未來產業基金作為市級“功能性母基金”與“耐心資本”,將重點聚焦顛覆性創新、多學科交叉創新及前沿平台性技術領域,實現“直接投資+子基金投資”雙模式協同。目前,上海已設立總規模約150億元的未來產業基金,並完成18支子基金的投資決策工作,為未來產業布局提供精准賦能。

上海未來產業基金投資部執行總經理劉理鵬表示,未來產業基金作為《若干措施》中的有機環節,將深度協同市科委,積極參與未來產業集聚區建設方案起草、完善和落地,通過投資布局和生態賦能,支持類腦智能產業、硅光、超寬禁帶半導體、腦機接口等未來產業集聚區發展。

如今,在這片充滿創新活力的沃土上,上海正以堅定的步伐,向著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未來產業引領地邁進,為我國新質生產力培育壯大貢獻力量。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