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將舉辦各類演出展覽活動1200余場
展世界藝術畫卷 建文化交流平台
![]() |
|
聖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演出劇照。 |
![]() |
|
新疆藝術劇院歌舞團舞劇《龜茲》劇照。 |
![]() |
|
開幕式演出《太和正音——故宮昆曲萃集》(第一季)現場照。 |
![]() |
|
廣州粵劇院大型新編古裝粵劇《雙繡緣》劇照。 |
![]() |
|
藝術節浙江南潯分會場“古鎮巡游嘉年華”現場。 |
10月17日,第二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拉開帷幕,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將舉辦各類演出展覽活動500余項,共計1200余場。一場藝術節,吸引全球優質演藝資源,中外名作佳作匯聚上海舞台。一場藝術節,賦彩人民美好文化生活,市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領略名家名團的風採。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已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重要平台,生動展現著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編 者
復原古韻盎然的故宮“老戲台”,以水磨清音“重現”故宮雅韻……10月17日晚,由上海昆劇團、故宮博物院出品的《太和正音——故宮昆曲萃集》(第一季)在上海大劇院上演,拉開第二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帷幕。
由文化和旅游部主辦、上海市人民政府承辦的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自1999年舉辦至今,累計吸引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0余家藝術團體和6.6萬余名藝術家參與,直接覆蓋中外觀眾超8000萬人次,已成為我國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重要平台。
佳作匯聚,吸引全球優質演藝資源
第二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於10月17日至11月27日舉行,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將舉辦各類演出展覽活動500余項,共計1200余場。
維也納愛樂樂團、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斯圖加特芭蕾舞團等世界名團如約而來﹔話劇《白鹿原》、音樂會《詩的中國》、皮娜·鮑什1978重現版《交際場:回響1978》等中外名作佳作齊聚上海舞台……
成熟的辦節機制、豐富的平台層次、堅實的觀眾基礎,使得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對於全球優質演藝資源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本屆藝術節上,55台129場主板演出中,境外項目佔比約六成,在滬首演率超九成。
開閉幕演出一中一外,上演昆劇《太和正音——故宮昆曲萃集》(第一季)、丹尼爾·哈丁與聖切契利亞管弦樂團音樂會,中西文化隔空對話。
“我們希望帶來的昆劇劇目在藝術節這個國際演藝的‘大碼頭’,展現出中華文化歷久彌新的藝術魅力。”上海昆劇團團長谷好好表示。
維也納愛樂樂團、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柏林劇團等國際名團將帶來“全集系列”“上海獨家”等精彩策劃,打造全球資源集聚的演藝“新高地”。
主板演出有含“金”量,更有含“新”量。國際指揮大師捷杰耶夫攜手馬林斯基交響樂團,在5天內完成馬勒交響曲全集的演繹。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攜全班人馬帶來6天的歌劇嘉年華。
陝西人藝上海駐演的《白鹿原》等5部大戲,舞台劇《繁花》終季、評彈《菜肉餛飩》、芭蕾舞劇《百合花》等上海出品劇目,民族歌劇《同心結》、舞劇《王陽明》等原創力作,或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或取材自現實生活,呈現佳作競艷的文藝新氣象。
今年藝術節繼續在江蘇、浙江、安徽等地設立分會場,同時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周,呈現廣州粵劇院大型新編古裝粵劇《雙繡緣》等7台14場演出,以及展覽、非遺展示、藝術教育等各類活動,深化文化交流合作。
第二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組委會執行副秘書長、藝術節中心總裁李明表示,藝術節堅持內容為王,“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平台含金量、影響力和好感度、吸引力,正在國際舞台被不斷提及,優質節目的供應是根本。”
文化惠民,藝術演出嵌入城市公共空間
秉持“藝術的盛會、人民大眾的節日”辦節宗旨,藝術節用心踐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動優質演藝資源“溢出”,全城全域聯動,營造全城有藝的“藝術磁場”。
國家級非遺項目廣東醒獅和普寧英歌,亮相以“年輕力”為定位的商業綜合體﹔法語歌劇《羅密歐與朱麗葉》走進百年建筑思南公館﹔張家界(國際)愛樂樂團和“金玉蘭”上海國際木偶藝術周精品,在“中華第一商業街”南京路上演繹……
這是本屆藝術節“藝術天空”惠民活動的掠影。藝術與商圈共生、與城市共鳴——“藝術天空”持續創新演出形式,打造“沒有圍牆的劇院”,將藝術資源嵌入全城大大小小的公共空間中,讓市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一睹名家名團的風採。
10月16日晚,上海黃浦區城市草坪音樂廣場,“藝海秦風”演出用國際化藝術語言詮釋民族非遺,奏響三秦古韻。隨著2025上海城市草坪音樂會“秋之韻”正式啟幕,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19組藝術家團隊將齊聚上海音樂廳前的茵茵草坪,帶來16場歌劇、交響樂、爵士樂、國樂等演出,市民可“免費預約、憑票入場”。
本屆藝術節期間,“藝術天空”惠民活動將在上海各大公共空間共推出60台90余場活動,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0名藝術家踴躍登台,讓美好生活成色更足。
黃浦區突出音樂主題,普陀區側重親子節目,青浦區舉辦水岸音樂節,藝術節還攜手靜安區在上海展覽中心戶外噴水池廣場連續第三年舉辦戶外交響音樂會,打造文旅融合品牌項目。
用心繪制社會美育共享的“新圖景”。藝術節藝術教育板塊將舉辦33項、80余場藝術教育活動,以“學生觀劇觀展團”“藝術進校園”“青少年劇目展演”等品牌活動實現資源聚合、人才培育與國際交流的有機聯動,構建高質量美育平台。
拓展文化消費惠民的“新場域”。今年藝術節將發售超過6000張半價惠民票,切實降低市民參與門檻,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與幸福感。
破圈融合,將藝術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
藝術節從內容、場景、體驗多端探索“藝術+”破圈融合,吸引全球觀眾“因熱愛,跨越山河,奔赴上海”。
文旅產業已成為改善型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金雷介紹,圍繞“將藝術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本屆藝術節深化“文旅+百業、百業+文旅”的融合創新,推出一系列文旅商體展聯動的新創意。
以“首演首秀”激活消費動能。上海不僅是全球演藝精粹的聚集地,也是國際頂尖藝術團體亞洲首演、中國首秀的重要舞台。這豐富了市民的高品質文化供給,也成為吸引消費的流量入口。
以“票根經濟”延伸消費場景。聯合互聯網頭部平台推出“演出+旅游”“資訊+優惠”服務,打出具有吸引力的食宿行消費“組合拳”,實現城市生活中“煙火與詩意”的融合。聯動進博會、上海旅游節等,通過“節節聯動”“演展聯票”,吸引海內外觀眾“近悅遠來”,沉浸式體驗這座城市的金秋藝術濃度。
以“文旅經濟”促進消費轉化。藝術節聯合互聯網頭部平台,提供“演出票+酒店+景區”一站式文旅套餐﹔聯合鐵路上海站打造分會場專列,實現上海與長三角地區的客源互送﹔與中國國航合作推進“航空+文娛”立體營銷,“為一個節,赴一座城”的消費效應日益凸顯。
藝術節同時聯動展覽品牌,打造文藝生活范式。在上海美術館、劉海粟美術館、上海海派藝術館和上海展覽中心等城市地標,舉行廣東美術百年大展、第十八屆上海青年美術大展等展覽,讓“看美展、觀文博、賞好劇”成為上海文旅的品質首選。
激活文旅商體展融合發展的深層動力,也涵養生生不息的藝術創作生態。藝術節“扶青計劃”由來自7個國家和地區的21位藝術家組成新一屆藝委會,共吸引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226個作品申報,將推出9部舞台和視覺藝術作品,並首設科技融合品類,詮釋青年藝術家們突破邊界的藝術探索。藝術節新創品牌“ARTRA自定藝”聚焦新觀眾、新場域與新未來,將推出一系列融合創作。
在古今交融、中外互鑒的演出中,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時代風採,見証文藝“百花園”的繁盛景象。期待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演更多精彩。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20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