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長三角都市圈同城化發展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深度融合空間的“形”功能的“神”
推動長三角都市圈同城化發展研討會舉行
近日,《建立健全都市圈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提升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水平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正式印發。
昨天,以“邁向形神兼備的現代化都市圈”為主題,推動長三角都市圈同城化發展研討會在上海舉行。與會專家共同探索破解影響都市圈更多釋放紅利的制約因素,推動將長三角都市圈建設成為引領區域增長、參與全球競合的重要空間單元。
30項具體任務舉措
聚焦重點區域和重點領域同向發力,《行動方案》圍繞實現“七個一”和加強組織實施等八個方面,提出30項具體任務舉措。
《行動方案》提出,共建跨區域協調發展“一個群”。通過沿滬寧產業創新帶、G60科創走廊、寧杭生態經濟帶、杭合創新帶等長三角“廊”“帶”建設,依托寧合雙圈、唱好杭甬“雙城記”,進一步加強都市圈間合作互動,不斷釋放都市圈同城效應和聯動效應。
《行動方案》明確,共織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一張網”。暢通都市圈公路網,實施“斷頭路”暢通工程、“瓶頸路”拓寬工程和都市圈“快聯快通”工程。同時,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推動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加快完善通達便捷的都市圈通勤體系。
《行動方案》對於跨區域產業分工協作也有要求,共鑄科技產業創新協同“一條鏈”,尤其是通過寧淮智能制造產業園、杭州高新區(濱江)富陽特別合作區等特色合作園區,探索構建成本共擔、利益共享機制,並繼續完善產業政策對接機制,共編都市圈優勢產業目錄和產業地圖。
除此之外,共促市場環境優化提升“一站享”、共下高水平開放合作“一盤棋”、共用生態環境共保聯治“一把尺”、共推民生服務便利共享“一張卡”也在《行動方案》中得以明確具體舉措。
釋放潛能,提升效能
從全球范圍看,世界級城市群呈現明顯的“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結構特征,都市圈佔據“承上啟下”的重要位置。長三角地區都市圈發展也面臨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有機制框架,但運轉效率待加強﹔有規劃指引,但規劃落地保障不充分﹔有規模體量,但中心城市能級要提升﹔有空間形態,但關鍵節點、重要軸帶定位需明確。
“一是有規劃,更好凝聚發展共識﹔二是有立法,更好保障統一行動﹔三是有機制,更好推動協同治理﹔四是有聚焦,更好實現重點突破。”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張忠偉總結。
長三角城市群要持續當好全國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亟需一份區域內都市圈建設的共同行動方案,進一步提升都市圈的空間組織效能,釋放都市圈的結構性潛能。使空間的“形”和功能的“神”深度融合,更好支撐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建設。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鞏持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