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實施,上海舊標車出現上牌熱

“最嚴限速”將大大提高車輛與道路安全性,但有市民擔心通勤效率及漲價
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實施,舊標車出現上牌熱
時隔六年,上海的非機動車上牌點,又現排隊景象。原因是電動自行車新國標《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已於9月1日實施。
每次法規政策變動,非機動車上牌點都會迎來一波排隊高峰。究其原因,既有一些“戀舊”的消費者,想趕在政策過渡期內完成上牌﹔也有一些商家推出優惠活動,加緊銷售舊國標車輛——根據新規,2025年8月31日前生產的舊標車可銷售至11月30日,這意味著最近階段,是舊標車清倉的“最后窗口期”。
上牌熱背后,隱藏著市民對新國標車限速、漲價的顧慮。一場關乎管理規范升級與民生出行需求的碰撞,正悄然上演。
“舊標車”為何成香餑餑
一方面是車主對新國標車輛核心變化的顧慮﹔另一方面經銷商為了“去庫存”,使出渾身解數促銷
不久前一天的上午8時許,市區一處非機動車上牌點已有二十多人在排隊,最靠前的陳先生,手裡攥著剛從車行買來的舊標車的合格証。“聽說12月后舊標車就不能上牌了,我一大早就來了,怕趕不上。”他告訴記者,買車是為了通勤,“從家到公司10公裡左右,如果不下雨,騎電動車比開車方便多了”。
類似場景在上海各非機動車上牌點輪番上演。上述非機動車上牌點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7月下旬開始,電動自行車上牌量明顯上升,“我們早上提前半小時開門,中午輪班吃飯,還是忙不過來”。
據了解,今年8月全市電動自行車上牌量超21萬輛,較往月12萬—14萬的上牌量有大幅增加。
數據背后,是車主對新國標車輛核心變化的顧慮。“我研究了新國標,感覺新國標車的行車速度比不上現在的車,所以決定現在買車,同時還能優惠不少。”一名正在玉田路上牌點排隊申領號牌的車主告訴記者。
“最嚴限速”成為新國標的關注焦點,也是近期很多車主購買舊標車的主要原因。車主們提及最多的便是新國標對車輛限速的硬性要求,以及“超速后電動機停止供能”的技術設定。
有一名市民透露,他購買舊國標電動自行車時,直接選擇了“解速”,最高速度可達40公裡/小時。
“解速”即解除限速,已成為當前電動自行車銷售市場的潛規則。在一些銷售門店,解除車輛的最高車速限制不需要額外花錢,只要簡單操作解碼器即可。據悉,解速后的電動自行車時速普遍可達30公裡—40公裡。
新國標落地后,“解速”難度將隨之上升。此次新國標通過完善電池組、控制器、限速器防篡改技術指標和檢測方法,增加互認協同功能,落實“一車一池一充一碼”,從技術上提高解速和非法改裝的門檻。電動自行車時速超出25公裡后,會直接停止動力輸出。
根據規定,舊標車有3個月的銷售過渡期,電動自行車經銷商為了“去庫存”,可謂使出渾身解數。“你想買速度快的,就別猶豫了,現在買還有優惠。”汶水路上一家電動自行車專賣店的銷售人員,竭力向記者推薦舊國標車,“現在工廠已經不生產了,賣一輛少一輛。”
新國標實施后,電動自行車是否會漲價,也是很多市民關心的問題。據業內人士預計,新國標電動自行車的價格會有所上調,漲幅在200元—500元左右。“主要是新國標要求電動自行車提升非塑料部件,同時包括新增檢測規范,配置北斗系統等,都會增加車輛的出廠成本。”
安全性與防篡改雙升級
新國標強化了防火阻燃、電動機性能的規定,還從電池組、控制器、限速器三方面提出防篡改要求
更多車主則做好了迎接“新國標車”的准備。
騎電動自行車通勤四年多,市民曹先生覺得電動自行車“靈活也很快捷”,他准備在近期換一輛車。“符合新國標要求的車輛肯定更安全,而且放寬了電池重量,續航能力應該有提升,能滿足中長距離通勤需求。”
專業人士指出,出於對降低火災事故隱患和交通事故風險的考慮,新國標對電動自行車在強化防火阻燃、提升電動機性能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確規定。例如,使用塑料材質總質量不應超過整車質量的5.5%,鼓勵使用其他不可燃材料代替塑料﹔鉛蓄電池車型的重量限值放寬至63公斤﹔制動性能要求也更嚴格,干燥路面制動距離從4米縮短至3.8米。
在上述人士看來,新國標實施后不僅能夠有效降低電動自行車發生火災事故的風險,一旦起火后還能夠延緩車輛燃燒蔓延速度,為人員逃生和外部施救爭取更多的寶貴時間,盡可能減少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
“電動自行車安全事件中,很多是因為蓄電池在充電過程中出現溫度異常導致火災甚至爆炸。”上述人士告訴記者,當前很多電動自行車產品最高車速、蓄電池類型和輸出電壓等技術參數易被篡改,是導致交通安全事故和火災事故多發的主要原因。
對此,新國標分別從電池組、控制器、限速器三個方面提出防篡改要求。其中,電池組防篡改要求電動自行車不應預留擴展車載電池的接口或線路,並且應具有充電和放電互認協同功能,確保電池組與充電器匹配后方可充電、與整車匹配后方可騎行﹔控制器防篡改要求不應通過剪線、跳線等方式修改控制器功能,不應兼容多種輸入電壓模式,具有過壓鎖定功能,限流裝置不應留后門,且不應通過解碼器、物聯網技術等進行改裝等﹔限速器防篡改要求限速器無論是單獨的模塊,還是集成在控制器內部,均不應具備修改限速值功能。
專業人士認為,新國標實施后,不僅能夠有效降低電動自行車發生火災事故的風險,一旦起火后還能夠延緩車輛燃燒蔓延速度,為人員逃生和外部施救爭取更多的寶貴時間。但對於一些車主,尤其是快遞外賣等“兩快”從業者來說,新國標的防篡改要求,從規范上堵死了他們更換大功率電瓶的路子。
此前,工信部針對新國標的主要技術內容,在問答中還明確,用於城市物流、商業租賃等經營性用途的電動自行車必須安裝北斗模塊,其他普通家用電動自行車的消費者可自行選擇。專業人士表示,增加北斗通信模塊實現上述功能,就能夠有效監測車輛行駛狀態,包括速度,以及蓄電池溫度、電壓等數據,一旦出現異常,車主將會收到提示,有助於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規定與現實需求的矛盾
限速的本質是為了平衡安全與效率。多數車主認可提升車輛安全性的規定,但對限速要求卻有不同看法
“安全很重要,但限速25公裡/小時實在太慢了。”採訪中,多數車主認可新國標提升車輛安全性的規定,但對於限速要求卻有不同看法。
就在新國標實施之際,上海公安交管部門使用電子警察設備查處電動自行車超速違法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被解讀為是配合新國標限速要求而採取的新型監管手段。實際上,新國標並未改變2018版標准中最高設計車速不得超過25公裡/小時的規定,只是增加了超速時電動機應停止提供動力的要求。
而警方的執法依據,則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裡一條已沿用20年的規定:電動自行車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時,最高時速不得超過15公裡。
“時速15公裡,自行車騎快點都要超速,這顯然不符合現實情況。”電動自行車車主張杰說,如果交警要處罰,可能所有電動自行車車主都要吃罰單。
不僅是上海,目前國內不少城市都已啟用“電子警察”抓拍電動自行車超速行為。記者在社交平台看到,有網友發帖稱騎電動自行車時因超速被抓拍,區間時速大多超過40公裡,這反映了電動自行車超速現象的普遍性。
一名法律界人士指出,道路交通安全法頒布的2004年,中國的城市交通圖景與今天截然不同。“20年前,電動自行車是‘稀罕物’,現在是‘剛需品’,限速標准卻沒跟上需求變化,這就出現了‘法不責眾’的尷尬。”
城市道路交通的巨變,進一步凸顯了法律的滯后性。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頒布時,上海電動自行車和機動車保有量遠低於現在,非機動車道多與人行道混用。如今,上海電動自行車保有量高企,專用非機動車道裡程顯著增加,出行需求從“短途代步”變成了“中長途通勤”。
放眼國際,不少國家的限速標准更貼合電動自行車實際使用需求:日本規定電動自行車行駛速度必須嚴格控制在24公裡/小時以內﹔加拿大多數省份規定速度不超過32公裡/小時﹔法國規定騎行速度小於25公裡/小時。
在從事城市交通安全管理的專業人士看來,電動自行車限制時速的本質,是為了平衡安全與效率。“過高的速度確實會增加事故風險和傷害程度,但過低的速度也會影響交通效率,無法滿足人們的正常通勤需求。”他表示,從安全角度看,限速的必要性也顯而易見。發生在上海的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中,超速是重要原因,“速度快了,反應時間就短,遇到突發情況很容易撞上去”。
而在法律界人士看來,解決電動自行車限速困境,更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動態、差異化的速度管理體系。這既需要修訂已經滯后於時代的法律條款,也需要引入先進的技術手段,更需要轉變治理理念。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鄔林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