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價格”吸引全球要素參與
上期所境外參與者來自六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量每年呈兩位數增長

9月10日,膠版印刷紙期貨及期權,燃料油、石油瀝青和紙漿期權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下稱上期所)正式挂牌交易。同日起,石油瀝青期貨以及燃料油、石油瀝青和紙漿期權納入合格境外投資者(QFI)交易范圍。
這是上海期貨市場高水平開放的最新成果。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黨委副書記徐祥楠表示,新期貨上市,將提升我國造紙行業競爭力,助力形成“中國價格”,吸引全球要素參與。
在昨天的活力中國調研行活動中,記者了解到,從2018年推出中國期貨市場首個國際化品種原油期貨,到如今已有原油、低硫燃料油、20號膠、國際銅、集運指數(歐線)等5個期貨品種和原油期權直接對境外投資者開放,銅、黃金、原油等32個期貨、期權品種允許合格境外投資者參與交易。上期所不斷深化高水平對外開放,讓“上海價格”“中國價格”輻射全球,為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上海期貨市場開放,將“交易請進來”,讓“價格走出去”,也是中國金融市場開放,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環。目前,上期所境外參與者來自六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量每年呈兩位數增長。2024年末,上期所特定品種路徑下的境外客戶數量同比增長約兩成,QFI客戶數量同比增長約六成。
2025年5月,隨著日本大阪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上海天然橡膠期貨”合約,中國期貨市場的高水平開放進入全新階段。
上海期貨交易所商品二部高級經理高一銘介紹,本次授權合約創新採用“上海膠”人民幣價格直接引用的計價模式,即直接引用上期所天然橡膠期貨交割結算價的人民幣價格作為日本大阪交易所合約的交易點數,每點乘以100日元進行現金交割。此舉省去匯率換算和稅率扣減,為全球產業鏈和投資者提供價格透明、交易便捷的風險管理工具,實現我國期貨市場價格以人民幣報價直接輸出至境外市場。
業內人士認為,以制度創新實現“中國價格”直挂,豐富了“中國價格、全球交易”的應用場景。據悉,“上海天然橡膠期貨”合約自2025年5月26日在大阪交易所上市以來,截至8月底,累計成交4705手,其價格與上期所天然橡膠期貨合約收盤價相關性超98%,價格聯動緊密。根據國際期貨業協會2025年7月數據,授權合約月成交量1713手,月末持倉量852手,在全球23個農產品外挂合約中均排名第8。
取得一個又一個新突破后,上期所並未停下步伐。“我們要進一步推動上期所平台的對外開放。”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7月,上期所已正式發布業務規則國際化版本,此舉旨在構建一套與上期所平台國際化相適應的制度體系,助力未來在符合條件的商品期貨期權品種上引入境外特殊參與者、境外中介機構和境外客戶,推動期貨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記者 王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