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 上海182萬名中小學生迎新學期

182萬名中小學生迎來新學期
昨天,上海約182萬名中小學生迎來新學期第一天。記者走進校園,看看滬上學子們的第一課怎麼上,第一天怎麼過?
走進國防大學上“第一課”
開學首日,楊浦區鐵嶺中學學生上了一堂與眾不同的第一課。第一課的教室,設在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學生們展示了原創詩朗誦及沙畫表演《映山河》,以藝術形式傳遞愛國情感。校長葛琛靜說,“第一課”后,學生們還將走進軍隊政治工作發展史情境教學館、《共產黨宣言》情境教學館,在實物與場景中觸摸歷史溫度。
“開學第一課”也是學校大思政課程的第一課。“我們邀請了思政、國防領域的專家導師加盟,為學生搭建從‘知史’到‘明史’、從‘愛國’到‘強國’的成長階梯課堂。”葛琛靜說。
將青春力量匯入復興征程
開學首日,盧灣中學推出以“新質生產力”為核心主題的中國系列課程。課程層層遞進,引領學生從探索“新質生產力是什麼”的奧秘,到領悟“為何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深遠意義,最終落腳於“如何踐行新質生產力”的行動指南,實現知、情、意、行的和諧統一。
開學第一天,以經典作品《紅旗頌》為主線,徐匯區中小學生同上一堂思政課。“銘記烽火歲月·奏響時代強音”徐匯區中小學2025學年第一學期“開學第一課”在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音樂廳舉行,引領學生在熟悉的旋律裡回望烽火歲月,在激昂的樂章中感受民族精神。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學交響樂團的學生與上海交響樂團的藝術家們聯袂登台,奏響《紅旗頌》60周年紀念版,以音樂再現壯美歷程,傳遞信仰的力量。“七一勛章”獲得者、著名作曲家呂其明通過視頻寄語廣大學子,堅定理想信念,勇擔時代使命。
如何實現“無作業、有成長”
新學期,上海進一步推動學校實施“無書面作業日”,逐步建立“小學每周一天無作業日、初中每周一天無書面回家作業日”制度。
開學首日,普陀區滬太新村第一小學發布了《我有一朵“七色花”》無作業日方案,將每周一設為無作業日。學校無作業日方案設計了七個成長維度的實踐活動。紅色“博物館奇妙夜”直播間,讓學生通過雲端探館增長見識﹔橙色“家油站”,培養生活技能和家庭責任感﹔青色“新弄堂游戲”,於每周一18時30分至20時開放學校操場,配備游戲道具,讓孩子們在安全的環境中鍛煉身體﹔藍色“家風書房”,通過親子共讀傳承家庭文化﹔紫色“愛上中國美”,結合24節氣開展非遺手工制作﹔綠色“健康小管家”,鼓勵學生化身家庭營養師制定家庭一周菜譜﹔黃色“我的專屬定制”,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滬太新村第一小學校長俞芳說,雙休日后的周一,學生往往還沉浸在假日氛圍中,學習狀態尚未完全調整。“無作業日”能起到很好的過渡效果。
新學期,每逢“無作業日”,虹口區廣中路小學的孩子們不用背書包回家,可以帶著“成長文創包”回家。學校傾聽孩子們的意見,最終採納“每周二、三、四循環安排無作業日”的建議,讓學生能更從容地規劃時間。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許沁 龔潔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