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密度達到163億元/平方公裡,黃浦亮出“十四五”成績單

人民網上海8月27日電 (記者董志雯)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上海市政府新聞辦推出“實干繪答卷 接力新藍圖”上海“十四五”規劃成果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展現十六個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
8月27日上午舉行該系列第二場發布會,圍繞“奮力打造上海中心城區功能新高峰、品質新標杆”主題,黃浦區委書記杲雲介紹黃浦區“十四五”期間建設發展成果,黃浦區委副書記、區長徐惠麗,區商務委主任邱文、區文化旅游局局長許艷卿、區投促辦主任楊國威共同出席新聞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
“截至2024年底,黃浦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344億元,‘十四五’前四年年均可比增長約4.5%﹔區域經濟密度達到163億元/平方公裡,保持全市首位、全國前列﹔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299億元,年均增長6%以上。”杲雲介紹。
黃浦區是上海經濟、行政和文化中心所在地,上海的“心臟、窗口、名片”。“十四五”以來,黃浦區圍繞核心引領區建設目標與“功能新高峰、品質新標杆”發展主線,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城區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穩步提升。
近年來,黃浦成功獲批建設上海首批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率先在試點保稅展示交易新模式等方面形成創新舉措。全力建設淮海新天地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設立全市首家AEO高級認証指導中心。涉外經濟能級提升,“十四五”以來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30家,累計達到83家。發布實施“1+7+N”新一輪產業支持政策,推出“無事不擾、無處不在”精准高效監管、幫辦服務等一系列創新舉措,2024年營商環境測評及企業滿意度評價居全市第一。
不斷強化外灘金融集聚優勢。金融業增加值穩步增長,2021-2024年均增長率為6.5%,2024年金融業增加值規模達到1286億元,佔全區GDP的38.5%,佔全市金融業比重接近1/6。區內金融市場交易總額保持全市領先,2024年達到2601萬億元,佔全市比重超70%。在世博浦西園區規劃建設中央科創區,加快構建以金融科技為核心、以若干未來產業賽道為突破、以科技服務為支撐的“1+N+1”產業體系。機器人產業基地和腦機接口創新中心揭牌成立。
此外,黃浦還實現城市更新的“換擋加速”。2022年7月全面完成成片二級舊裡以下房屋改造,標志著上海中心城區持續30年的大規模成片舊改這一民心工程勝利收官,“十四五”期間累計完成成片舊改3.7萬戶以上。全力以赴完成零星舊改和“拎馬桶”任務,加快推進小梁薄板房屋改造。制定外灘第二立面區域城市更新行動計劃,老市府大樓完成更新改造、重現芳華。大新天地、南外灘、金陵路等重點功能區建設有序推進。
黃浦還深耕“五邊頤養”養老服務體系,家庭照護床位服務總量全市第一,老年助餐服務“全區通享”場所達到63家。構建“15分鐘就業服務圈”,在全市首推“黃浦創卡”無憂創業通道,推動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如何擦亮“城市名片”?黃浦做實“紅色露天博物館”品牌,推動區內140余處紅色遺址遺跡從“零散展示”到“整體展覽”的蛻變升華。做強“演藝大世界”品牌,目前區域內集聚專業劇場27個、“演藝新空間”101個,“十四五”以來完成國內申報演出超19萬場。做精“藝術外灘”品牌,集聚近60家美術館、藝術館、畫廊、拍賣行、藝術空間。做優“書香黃浦”品牌。獲評全國首批“全民閱讀推廣城市”。
在城區治理上黃浦下足“繡花功夫”。深化探索田子坊、數智外灘等城市最小管理單元數字治理試點。重點景區實現“席地可坐”,“一江一河”公共空間品質鞏固提升。持續推進“一街一路”建設。扎實推進“零距離家園”工程建設,在全市率先開展“四百”大走訪,首創推進“動真碰硬”專項行動,新時代基層治理“三會”制度(聽証會、協調會、評議會)、“寶興十法”等實踐應用不斷擴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