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光四“變形記” | 小區“老了”,如何更宜居?

近年來,滬上一批建造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小區,陸續進入了“老齡化”階段。設施老化、資金短缺、信任薄弱,現實問題層出不窮。當小區老化之后,如何更新、如何改造,“三駕馬車”如何協力駛向“人民城市”?通過對上海普陀區真光新村第四小區的深入觀察,我們看到了一個個為民解憂、“馬上就辦”的故事。居民主動參與社區公共事務,更多資金資源“投資於人”,小區生態逐漸步入良性循環,“老破小”即將更為宜居。於細微處見精神,我們要探討的不僅僅是如何共同建好美麗家園,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旨在從“解決一個問題”上升為“解決一類問題”,努力為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營造高品質城市生活空間,提供更多可復制經驗。
“等小區修得清清爽爽了,我肯定要搬回來。”看著施工師傅們忙前忙后,徐蘭芳笑得合不攏嘴。
徐蘭芳原是真光新村第四小區的“老土地”。6年前,因居住不便,她搬去和女兒女婿同住,老房子從此空關。轉變,發生在真光四居民區整體品質提升項目啟動之后——眼見小區即將煥然一新,徐蘭芳動了“回家”的念頭。
真光新村第四小區建於1996年,歷經多年零碎“小修小補”,終於迎來大修——這一情形正是上海眾多房齡在三十歲左右的老舊小區的縮影。小區“老了”,公共環境退化了,怎麼辦?近年來,上海有序推進老舊小區品質提升,助力居民從“住有所居”邁向“安居宜居”。
真光新村第四小區南門入口處
今年4月,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以“四不兩直”方式直插基層,走進真光新村第四小區,一路察看小區生活環境和配套服務設施,調研社區治理。陳吉寧指出,要認真踐行人民城市理念,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民生難題,以為民解憂、“馬上就辦”的優良作風,深化調查研究、拿出管用舉措,真心實意地為基層排憂解難,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讓大家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區房管局聯合真如鎮街道及相關委辦局隨即啟動真光四居民區整體品質提升項目,涵蓋房屋防水翻新、雨污水管翻排、架空線入地、綠化布局優化、公共空間提升等系列工程。面對工程體量大、協調難度高等挑戰,真如鎮街道以全過程人民民主賦能社區基層治理,推動居民群眾“全天候”廣泛參與、小區“全方位”開展綜合修繕、各類事務堅持“全公開”,真正把實事辦到居民心坎上。
馬上就辦,改造勢在必行
工作日早上,從高陵路上的東門走進真光新村第四小區,人的五感登時被煙火氣裹挾:助動車喇叭嘀嘀,車輪緩慢碾過凹凸不平的路面咯噔作響。崗亭處不時傳來幾聲“滬普”訓斥,那是晨起買菜的阿姨爺叔們正在小心避讓來往車輛。偶爾,異味從路面排水溝裡鑽出,橫行肆虐。抬望眼,比腰身還粗的電線捆成一團,被幾根木杆子支在半空中,搖搖欲墜。
真光新村第四小區位於銅川路高陵路,一街之隔便是嘉定區,地鐵14號線從這裡經過。小區內有一個幼兒園,售后公房和商品房對半混合,1788戶居民在此扎根,其中7成以上是本地的。在居民金蘭容的印象裡,這個小區上一次綜合修繕,還是12年前完成的“平改坡”。“終於盼來了!”金蘭容的感慨,道出了大部分居民期盼改善的呼聲。
然而,部分居民起初對大修並不買賬。“修不修和我有什麼關系?”“修繕的錢哪裡來?怎麼花?”“施工進場會不會影響日常生活?”……要辦成這件民生實事,著實不易。曾有居民在前期宣講會上當眾擾亂秩序,帶頭反對綜合修繕,直言“防盜窗拆掉要是再進小偷,你們居委會來賠這個損失。”綜合修繕方案中,部分內容如外置防盜窗拆除工作涉及居民個人權益,商榷不定,是一些居民“閉門不應”的原因。
更新為了人民,更新依靠人民。老舊小區品質提升能否真正落地,帶動居民的積極性,關鍵還在於人。此次項目推進過程中,有一支由12位真如鎮街道骨干力量,17位增援居民區書記、主任,3位原真光四居民區的老書記、老主任,以及8位網格員共同組成的工作專班,貢獻“鐵腳板”和“三寸舌”。真如鎮街道專班工作人員劉軼豪表示:“每個關鍵點都需要我們階段性、分層次地去動員和溝通。”
精准施策,回應群眾關切
紙上藍圖要落地生根,必須反復咀嚼居民意見,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第二版方案公示后,短短5天,便收集到150余條群眾意見和建議﹔第三版方案中,取消化糞池被提上日程﹔早期方案僅僅對小區東門主干道的人車分流做了簡單設計,在后續修改中逐漸完善,用綠化帶和硬隔離實現“機非分離”……這11萬平方米的更新方案經歷了“全方位”深度打磨,大大小小起碼改了9稿。
方案要推進,那就得先打消居民疑慮。真如鎮街道系統施策,構建共治格局。一方面,樓組長入戶拉家常、專業顧問開展政策解讀、業主代表組成監督小組,“全天候”服務居民群眾,大家隨時隨地能找到居委干部反映問題,答疑解惑﹔另一方面,方案、施工方資質“全公開”,通過社區公告欄、微信群、直播答疑多渠道覆蓋,並在方案設計階段組織聽証會,施工階段邀請業主代表參與驗收。
居委召開A區施工前相關情況通氣會
在與一戶獨居老人溝通過程中,工作人員敏銳地捕捉到老人有加梯意願,於是主動將綜合修繕和加梯工程配套推進,把溝通重點從“暫時的不便”轉向“長期的便利”,最終老人欣然同意。另一戶居民因多年前二次供水改造遺留問題,堅決不配合。工作人員則堅持“新官理舊賬”,主動協調現物業公司,尋找問題化解的突破口,在政策允許范圍內進行處理,減少其損失,以組合服務方案贏得信任。
“信任是一點點建起來的,把瑣碎的小事做好了,改造工作就能水到渠成。”真光四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錢燕萍感慨,大家的目標其實是一致的,都想有一個美麗的家園,把事情說開了,相互溝通、理解,最后達成一致。最終,真光四小區綜合修繕項目征詢實現99.8%簽約率。
人人參與,共建美麗家園
隨著施工隊伍陸續進場,真光新村第四小區的改造工程也正式邁入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新階段。區委領導多次對改造工作提出工作要求並進行工作指導:要協調好各方,碰到問題多跟大家商量著來,各項事務要公開透明,安全更要放在心上。
據悉,真如鎮街道採取“示范樓棟打造-示范片區成型-全小區覆蓋提升”的分步實施策略,在推進小區綜合修繕項目的同時,一並推進加梯、防盜窗拆除、非機動車充電樁增設等民生改造系列工程,並計劃於年底前完成示范片區的打造。“用身邊變化說服身邊群眾,更有利於凝聚共識,形成共建美好家園的強大合力。”真如鎮街道黨工委書記黃勝利在真光四小區整體品質提升專題會議上指出。
如今的真光新村第四小區,綜合修繕建設正酣。每一處管線的調整、每一片綠地的規劃、每一扇防盜窗的拆除,都牽動著居民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也讓越來越多的居民理解、支持並參與到這項更新中。有人主動幫忙協調施工期間的停車問題,有人自發組織巡查施工安全,還有的年輕家庭加入了社區“安全宣傳員”隊伍,幫著一起勸說鄰居拆除防盜窗。大家不僅是新小區的受益者,更成為社區治理的“合伙人”。這份日益濃厚的社區認同感和互助氛圍,正是老舊小區品質提升中最動人的風景,也讓真光新村第四小區在煥新之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這是今年全區體量最大的老舊小區綜合修繕項目,要讓居民真正成為小區改造的‘主角’,改造才能更貼民心、合民意。”區房管局更新中心工作人員樊奇飛表示,接下來,普陀區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在真光四試點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美麗家園”與物業服務質價雙提升相結合的普陀模式,逐步建立“質價相符,優質優價”的物業服務收費標准市場化機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諧美好社區。
(來源:上海普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