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對新人共同成就了這場慈善集體婚禮

8月31日晚,上海市民政局、浦東新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申情海誓 善愛同行”上海慈善周“久久愛的幸福節”慈善集體婚禮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這場集體婚禮的一大特色,是新人們策劃編排並完成文藝演出,將“喜事”和“善行”,以及家庭“小愛”和慈善“大愛”結合起來。
新娘單詩淇有著雙重身份,既是本場活動的執行導演之一,也是新人的代表。作為一名專業編導,單詩淇的本職工作就是策劃大型活動,在接到為慈善集體婚禮編排節目的任務后,她萌生了一個想法。“我和先生本來就要在最近結婚,正好可以參加這一慈善婚禮。”單詩淇告訴記者,既能參與策劃婚禮為慈善事業做貢獻,又能作為新人在全場嘉賓的祝福聲中完成人生大事,他們都覺得這樣的婚禮非常有意義。
新人排隊准備入場
策劃慈善婚禮也並非易事,單詩淇要將35對新人的故事一一收集,從中尋找線索和靈感,編排出適合在婚禮上演出的節目,還要負責幫助基本沒有舞台經驗的新人們完成排練,以最佳狀態呈現一場“慈善婚禮晚會”。“之前我們對於公益慈善都沒有太多概念,但隨著一場場訪問的完成,公益慈善本來的樣子,在我們心中逐漸清晰起來。”單詩淇說,所謂凡人微光,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壯舉,更多的是一念之間的閃光,或是天長日久的點滴之善,一個個小愛匯聚起來,就將形成讓社會更加美好的大愛。
經過全體新人的共同努力,慈善婚禮順利完成,一個個源於新人家庭的真實故事令人感動。新人楊改革一家作為兩代人在浦東奮斗成長的典型,生動講述了家庭與浦東共成長、與改革同命運的感人經歷。在生物醫藥領域創業的新人郭亮更是表示生逢偉大的時代,作為新時代的新人,要扛起建家建國的兩副擔子,讓小家和祖國大家庭共同和諧美麗、繁榮富強。
另一位來自四川的新娘熊小鳳則是從慈善的受助人到助人者。她在高中時受兩撥愛心人士資助完成學業,之后讀大學、出國深造、入職跨國公司。心懷感恩的她組織校友資助母校貧困生,9年來供出3位大學生,愛心校友團也從5人增至10人。“畢業后想做點事,但覺得能量不夠。后來我參考了資助我的那撥人,找一些跟我比較熟的高中校友。去年那個學生的成績是最好的,超過一本線100分,我們可高興壞了。”熊小鳳告訴記者,今年2月,與來自甘肅的劉強強相識相愛,從此慈善路上又多了一位伙伴,他們一致決定參加這次慈善集體婚禮,正是希望能踐行慈善理念,為公益多做貢獻。
無人機表演
儀式外場還設有慈善展示與互動區域,集中呈現了市兒福院兒童畫作、幫扶雲南公益項目成果以及多家愛心企業提供的婚慶用品、蜜月旅行等“甜蜜產品”,並通過公益售賣助力慈善項目持續推進,打造新人、愛心企業和受助群體間的互動橋梁。活動尾聲,千架無人機翩然升起,在申城的夜空中繪出各種蘊含美好祝福的畫面與文字,為這場意義非凡的婚禮畫上了句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