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人工智能應用場景系列報道

AI有用丨能寫病歷能預警,醫生的“超級助手”是它!

人民網記者 葛俊俊
2025年08月21日09:44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醫生寫病歷時,需要手動輸入患者的問診信息,再從一系列檢查報告中復制粘貼相關數據。若碰到多次就診的患者,還得從歷史病歷中翻找關鍵信息,整個過程費時費力。

診療方案的制定也是一大挑戰。面對疑難雜症,醫生需要查閱最新的醫學指南和研究成果。可方案的制定難免帶有主觀性和不確定性。再說說重症監護領域,如ICU病房為例,患者病情瞬息萬變,醫生如何實時監測各項生理指標,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傳統醫療模式下,醫護人員往往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如今,在上海市肺科醫院,一場由AI技術驅動的醫療變革正在悄然展開。由衛寧健康與該醫院共同研發的專注於肺科疾病診療的智能醫療系統——全能醫療助手“LungSmart”,正以其獨特的優勢解決著傳統醫療中的諸多痛點,為醫護人員和患者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與高效。

提取異常檢測值

“這個系統功能眾多,排在首位的是節約醫務人員書寫時間,減少重復勞動。”上海市肺科醫院副院長陶蓉介紹,系統可以實現病歷書寫智能化。醫生隻需通過語音或文字輸入患者的問診信息,系統即可自動生成結構化的病歷模板,大大節省了書寫時間、提升了溝通效率。同時,系統還能自動從檢查檢驗結果中提取關鍵數據,並填充到病歷中,避免了手動復制粘貼的繁瑣過程。此外,還支持病歷摘要功能,能夠自動歸納總結患者的多次就診記錄,為醫生提供一目了然的病情概覽。

為疑難患者臨床決策提供全面、實時的循証支持

推薦用藥

在診療方案的制定方面,面對疑難病例,系統能夠根據患者的病情、病史、檢查檢驗結果等信息,為醫生提供精准的診療建議、用藥指南和治療計劃等。比如,輸入“靶向藥副作用”,系統會直接標注常見風險和處理建議,推薦准確率超95%。對於罕見病例和疑難雜症,系統還能提供國際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診療經驗,助力醫生更精准診斷及治療。

風險預警

“在ICU,它的智能預警功能非常精准。”以血栓患者為例,陶蓉表示,系統可以實時監測患者的各項生理指標,如心率、血壓、血氧飽和度等。“一旦檢測到血栓形成、白細胞異常、電解質紊亂等風險,系統會立即預警,為重症救治爭取寶貴時間。”

VTE動態評估與預警

“此次定制LungSmart大模型智能應用,初衷是針對性解決肺科專科診療中的實際痛點,讓智能化真正貼合臨床需求。”衛寧健康總架構師周洪介紹,系統融合了DeepSeek與醫療領域大模型WiNGPT雙人工智能模型,以醫院肺科專病數據語料為基礎,通過“預訓練-專科精調”模式,已構建智能問答、風險提醒、知識助手、輔助決策、病歷摘要、病歷質控、VTE預警等20多個應用場景,集成超1.5萬種藥品信息、百萬級醫學知識庫及最新診療指南,借助“智能搜索引擎”生成涵蓋發病機制、治療方案、循証依據的全鏈條建議,讓臨床決策“有根有據”,推動肺科疾病診療全鏈條的提效、精准與創新。

“AI對肺病專科診療的實際價值,聚焦於技術能否真正解決臨床痛點、提升診療質量。”針對客戶最關心的核心問題,周洪認為有三點:一是AI是否精准適配肺病專科特性、二是能否切實提升診療效率與質量、三是關注技術的安全性與輔助定位。“我們堅守‘輔助而非替代’原則,讓AI成為醫生臨床經驗的補充,而非主導決策,確保技術服務於精准診療,最終實現診斷與效率提升的雙重價值。”

“LungSmart直白的講,就是服務肺部健康的聰明幫手。”從2024年底使用至今,陶蓉認為,這一系統是“有溫度的”,是醫生的“超級助手”。該系統,目前已在全院臨床科室以及醫務科、門急診辦公室、病案統計室等職能部門上線使用。“未來醫院將繼續與衛寧健康緊密合作,不斷優化系統功能,提高系統性能。”

“定制化的探索,既是對醫院專科優勢的技術賦能,也是衛寧健康醫療大模型在垂直領域落地的實踐驗証,旨在為肺科智慧診療提供可復制的標杆方案。”周洪表示,從技術迭代和場景拓展的角度看,LungSmart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間,且未來應用場景具備多元延伸的潛力。例如,向其他專科醫療機構拓展,結合不同專科特性復用“預訓練—專科精調”模式﹔融入區域醫療協同體系,助力醫聯體、醫共體內部的診療標准統一等。

點擊圖片進入專題

(責編:葛俊俊、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