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公共收益納入銀行監管,“糊涂賬”→“明白錢”

“以前下班回家,停車就像玩‘闖關游戲’,第一關尋找車位,第二關避免違停,第三關祈禱愛車平安。”家住山陽鎮金浦苑小區的居民王先生調侃著曾經的停車困境。
如今,車輛有序停放,環境煥然一新。這一改變得益於小區推行將公共收益資金納入銀行監管模式。
早期,物業缺乏有效管理方法,業主之間、業主與物業之間因停車問題摩擦不斷。2024年底,在區房管局和山陽鎮共同推動下,金浦苑小區開始推行公共收益監管新模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將停車費收入納入銀行監管賬戶,實現資金流轉的陽光化、規范化。
這一改革進程伴隨著小區治理體系的自我革新:經全體業主表決,因管理混亂引發問題的原物業企業被依法更換。隨即,業委會迅速牽頭,一支由熱心業主、居委會組成的隊伍高效集結,啟動停車綜合治理。
工作伊始,隊伍全員投入,精准摸排了小區高峰與低谷時段的停車需求。在全體業主大會上,創新的公共收益監管模式獲居民認可。隨后,經多輪討論、公示,修訂的《金浦苑小區停車管理規約》正式通過。新規約清晰界定權責,確立包含業主優惠、臨停階梯計價及第二輛車加收費用的差異化收費標准,並明確違規處理流程。方案最終確定后,業委會面向全小區再次征詢意見,確保新規凝聚廣泛共識。
“小區原來的固定車位一直是全滿的,通過業委會排摸掌握到整個小區的機動車保有量大概在238輛,但是我們的固定車位一共204個,車位如何分配是個問題,經過業主大會討論,定下第二輛車階梯加收費用。”新進場的贊瀾物業
經理解釋說,“為滿足多樣化停車需求,還採用親情車臨時停車優惠。此外,在小區周邊我們還爭取到14個停車位,基本上可以緩解小區停車問題。”
停車費階梯收費平衡小區停車需求,銀行監管賬戶則托起居民對小區治理的信任。通過創建物業企業、業委會、銀行協同監管的“三方共管賬戶”,銀行與道閘系統直連,停車費直接進入銀行監管賬戶。業委會按月核對后開展公示,資金按季度自動清分至維修資金子賬戶,源頭杜絕截留風險,讓公共收益管理從“糊涂賬”向“明白錢”全面升級,公共收益真正成為業主“看得見、查得到、管得著”的共有資產。
“現在開車回家,停車位好找,秩序也好。”“樓道干淨了,燈也亮了,有事一叫,物業就應。”……這些來自不同年齡、不同樓棟居民的肺腑之言,是對金浦苑小區治理的認同。
(來源:i金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