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鉑醫藥:雙引擎驅動,重塑生物醫藥行業價值新生態

生物醫藥是上海重點發展的三大先導產業之一。《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將初步建成世界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核心承載地。
憑借著生物醫藥領域優勢突出、產業生態完備,上海吸引著眾多創新企業競相匯聚。和鉑醫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自2016年扎根張江后,依托全球稀缺、亞太地區唯一的全人源抗體研發平台及全球化戰略布局,和鉑醫藥快速崛起為行業標杆。近日,人民網記者專訪了和鉑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勁鬆博士,深入剖析了企業運營模式、轉型策略以及未來藍圖。
立足上海,“硬”實力對接全球資源
自2015年以來,我國在新藥審評審批等關鍵環節進行了進一步改革。各項制度創新支持和政策支持鼓勵,成為生物醫藥蓬勃發展的重要助推器。
在此背景下,王勁鬆毅然選擇回國,投身產業發展浪潮﹔和鉑醫藥,也應運而生。
選擇上海作為創業的起點,王勁鬆有著多方面的考量——這裡,具備得天獨厚的產業生態,匯聚了國際頂級的科研機構、跨國企業研發中心,擁有國際創新理念體系、豐富的海歸人才資源等。
在採訪中,王勁鬆多次提及“在中國運營,面向全球”。一家創業企業有何“硬”實力對接全球資源?
“我們利用源於荷蘭鹿特丹大學的Harbour小鼠進行藥物開發,在此基礎上,構建了以技術平台驅動,‘抗體+’為核心支撐的體系,專注於腫瘤及免疫性疾病領域創新藥研發及商業化。” 王勁鬆如是說。
據悉,和鉑醫藥的Harbour Mice技術平台為亞太地區唯一的全人源抗體研發平台。該平台可以生成雙重、雙輕鏈(H2L2)和僅重鏈(HCAb)形式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該抗體為抗體藥開發的主流技術。基於HCAb開發的HCAb PLUS平台已構建形成四大前沿核心技術,涵蓋蛋白質工程、抗體偶聯技術、藥物遞送技術和細胞治療等領域,成為創新藥的“芯片技術”。
“公司成立時候的股票代碼是‘02142’,就是美國Cambridge (馬薩諸塞州劍橋市)Kendall Square(肯德爾廣場)、MIT(麻省理工大學)所在地區的郵政編碼。”王勁鬆表示,和鉑醫藥從創立之初就錨定“全球最好”的目標。
如今,和鉑醫藥通過國際專利保護壁壘,使技術平台成為全球范圍內專利覆蓋最廣的全人源抗體平台之一,在荷蘭鹿特丹、美國波士頓,以及中國實現全方位運營。
打破“瓶頸”制約,構建雙引擎模式
“把技術作為產品”,是和鉑醫藥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技術的延伸和拓展,王勁鬆逐漸意識到,要充分利用核心技術的價值,就必須進行業務拓展和轉型。例如,將業務進一步瞄准更高技術門檻和更大市場潛力的復雜分子領域。
2022年,和鉑醫藥全資子公司諾納生物誕生。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和鉑醫藥逐步構建了“技術平台授權+自主管線研發”的雙引擎模式。即Harbour Mice技術平台,專注於推進公司全球產品管線及變革性療法的研發﹔諾納生物,則依托公司強大的平台技術及專業積累,以開放創新的商業模式,加速賦能全球生物療法創新。
王勁鬆坦言,通過此次轉型,和鉑醫藥不僅加強了自身的競爭力,還為患者和全球市場帶來了更多創新價值。
事實証明,這次轉型是成功的。
和鉑醫藥的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拓展:技術平台從“少數”產品和“少數”企業使用,拓展成了“強大”產品管線和超100家全球合作伙伴進行藥物開發,合作項目超過300個,其中接近20個產品利用技術平台已經進入到IND或臨床階段。
“發展勢頭非常的凶猛。”諾納生物的發展讓王勁鬆非常“驚喜”。此外,雙引擎模式不僅帶來了穩定的現金流,還進一步加速了技術迭代。
得益於轉型發展,2023年、2024年,和鉑醫藥實現持續盈利。就在7月28日,和鉑醫藥2025年上半年盈利預告發布,報告顯示盈利額超6800萬美元(相當於約5.32億港元),相較於2024年上半年盈利同比增長超47倍。
上半年利潤的增長,王勁鬆歸結於,與全球領先制藥企業的持續戰略合作和新增的創新產品對外授權與合作。
例如,與阿斯利康達成的全球戰略合作。和鉑醫藥已通過配發及發行認購股份,以及部分首付款、裡程碑付款和選擇權付款,收到總計約1.75億美元。“這彰顯了我們在執行戰略重點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后續,將持續通過創新和高效合作,鞏固這一發展勢頭,實現可持續增長。”
“極少有一家創新型公司在不同產品類型,如單抗、雙抗、ADC都能做到國際最前沿大型跨國藥企認可,而我們陸續有多個產品在多個領域跟百家企業合作,這意味著我們的商業模式和創新能力得到了高度認可。”王勁鬆說。
持續創新,成為全球抗體藥物開發的“新基建”
今年以來,和鉑醫藥“出海”大動作頻頻,表現亮眼:1月,與Windward Bio以NewCo形式簽訂許可協議,總交易金額高達9.7億美元﹔3月,與阿斯利康達成授權交易,總金額45.75億美元﹔6月,與大塚制藥達成全球戰略合作,交易涉及金額逾6.7億美元……
“任何產品的開發,必須在全球市場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為患者、為全球市場持續帶來價值。”
王勁鬆表示,這與和鉑醫藥持續“自我革新”息息相關:1.0階段,利用技術平台打造基於臨床需求的產品管線,從腫瘤免疫領域拓展到免疫領域重大疾病,實現從技術平台到產品管線公司轉型﹔2.0階段雙向推動,平台拓展為多樣抗體發現工具組合,產品推進至臨床接近商業化階段﹔3.0階段,2025年起,全方位開展技術創新,推進全球項目與產業化開發,合作范式從“簡單授權”到“深度綁定”,成為全球抗體藥物開發的“新基建”。
在生物醫藥行業從“管線數量競爭”轉向“技術價值競爭”的今天。王勁鬆認為,和鉑的模式恰恰代表了未來——既通過平台賦能全球藥企降本增效,又通過裡程碑分成構建長期收益,這種“輕資產”的路徑將成為公司穿越周期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希望通過技術平台,為行業提供新一代產品線開發的‘創新引擎’,成為行業發展的‘推進器’,同時,強化創新性產品開發的‘裝備’支撐,打造以核心技術為平台,聚焦患者及高需求領域的創新產品管線。”
這恰恰契合了和鉑醫藥的使命——“和創新藥,鉑鑄健康”,更是公司不斷前行的動力源泉。
“未來,我們將繼續堅持技術創新和全球化戰略,不斷拓展合作網絡,實現價值的最大化。”王勁鬆表示,公司將一方面繼續進行前沿技術的創新和組合,利用現有技術平台構建新的業務板塊﹔另一方面,加大投入復雜分子產品線的構建,不僅在腫瘤和免疫領域,還延伸到代謝、神經系統疾病等具有重大臨床需求的領域。
同時,和鉑醫藥積極擁抱新技術,圍繞“AI+”,以更快的速度、更高的成功率,將更多的創新藥物推向市場,惠及全球患者。今年2月,和鉑醫藥與英矽智能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推進AI驅動抗體藥物研發﹔諾納生物也已推出其創新的AI輔助藥物發現引擎——Hu-mAtrIx,與Harbour Mice技術平台實現無縫集成。
“中國的生物醫藥產業已經快速進入了國際產業的主流。”王勁鬆自豪地說:“作為其中的一員,和鉑醫藥將繼續以創新為驅動,以全球化為戰略,為中國的創新生態添磚加瓦,讓中國的創新能力得到世界的認可,在國際上取得更多話語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