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上海“空中”造綠,多維度拓展生態空間

2025年07月24日19:05 |
小字號

上海“空中”造綠,多維度拓展生態空間

今年已建30.5萬平方米立體綠化

西藏北路曲阜西路西南角的立體綠化《夢》,在晚上別有韻味。

西藏北路曲阜西路西南角的立體綠化《夢》,在晚上別有韻味。

今年上海國際花展期間,上海音樂學院美育樓二樓陽台向下“流淌”的鮮花瀑布源頭,一位學生優雅地吹奏起薩克斯名曲——由肯尼基改編自中國經典民歌的《茉莉花》。這個名叫“花漾春台”的立體綠化,給人帶來賞花、聽樂、聞香的多重感官享受。

立足超大城市實際,在“寸土寸金”的壓力下,在“空中”造綠,已成為上海多維度拓展生態空間的重要增長點。上海市綠化市容局昨天宣布,今年全市已建成立體綠化30.5萬平方米,40萬平方米的年度建設目標已完成四分之三。“十四五”期間,上海的目標是新建200萬平方米立體綠化。

1980年,華亭賓館建設屋頂綠化,“飛檐走壁”的立體綠化首次進入上海市民視野。40多年后,立體綠化已成為上海城市綠化體系中的主角之一。

通俗來講,立體綠化是指布局在建(構)筑物上的各種綠化形式。在上海,立體綠化形式豐富,包括屋頂綠化、垂直綠化、棚架綠化、沿口綠化四大類。其中,屋頂綠化分為花園式、草坪式、組合式三種,垂直綠化分為橋柱綠化、牆面綠化、圍欄綠化三種,棚架綠化分為傳統棚架綠化、綠蔭停車棚兩種,沿口綠化分為建筑沿口、窗陽台沿口兩種。具體採取哪種形式,因地制宜和以人為本是基本原則。上海市綠化市容局介紹,近年建成的立體綠化重點聚焦與市民群眾出行生活密切相關的設施和空間,如橋柱、體育場圍網、公廁牆面、變電站立面、高架橋下空間、交通樞紐上蓋等。

上海久事國際馬術中心項目立體綠化位於通耀路251號,包括7744平方米屋頂綠化和1100平方米垂直綠化。馬術中心場館主體設計取意“馬術谷”的自然設計理念,營造出“抬起成山,下沉為谷,起伏園景,峽谷游廊”的意境,與世博文化公園雙子山整體融合。設計師介紹,馬廄的屋頂綠化與垂直綠化“無縫銜接”,並借助世博文化公園其他的綠色空間延伸出去,這讓立體綠化的視覺沖擊力更強,也解決了一些區域立體綠化間缺乏互動的問題,有了整體感。

和早期的“默默無聞”不同,如今,越來越多立體綠化以更新穎美觀、老百姓更有獲得感的方式呈現,尤其注重能否被市民群眾看到,高架首排建筑、臨街建筑、市民服務類建筑上的“綠牆”“花牆”“花帶”“花園”因此多了起來。

西藏北路曲阜西路西南角的立體綠化版《夢》,就讓畢加索的名作《夢》以靜安區最高垂直綠化景觀牆的形式,給上海市民帶來美的震撼。這處立體綠化用不鏽鋼板打底,巧妙運用多彩植物“繪畫”,高13.34米,鋪滿120平方米的牆體,還預埋了燈光帶,在夜間展現另一番風情。

業內有句話:綠化“三分建七分養”。高品質的立體綠化離不開持續高品質的管養維護。上海一大批學校、醫院、商場、樓宇也以綠為媒,統籌各方力量規劃建設屋頂綠化,並參與后期的管養,讓立體綠化不只能看,還能成為功能豐富的社會共治共享空間。

星滿園·星空花谷屋頂綠化位於江場路,面積約2200平方米,建成開放后成為企業職工與社區居民的休憩勝地,同時也成了他們交流園藝經驗、參與立體綠化等方面社會共治活動的平台。這處屋頂綠化種植了無刺構骨、黃楊、女貞等球狀的常綠植物,以及月季、鳶尾、石菖蒲、木香、杜鵑、梅花等觀賞性和社會認知度都較高的植物,深得企業職工與社區居民的喜愛。

長寧區工人文化宮的屋頂綠化則將閑置屋頂轉變為集休閑、社交、科普於一體的多功能綠色精品空間,主打的也是一個“共治”。這座2500多平方米的“空中綠洲”在重點區域設置了植物銘牌及二維碼,增強了科普互動性。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陳璽撼)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