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美影《浪浪山小妖怪》全維度開發IP 衍生品預售已火

上美影《浪浪山小妖怪》全維度開發IP
動畫未上映,衍生品預售已火
喜劇動畫電影《浪浪山小妖怪》“沒有名字的”上海首映禮昨天在上海影城舉辦。作為《中國奇譚》首部動畫電影,《浪浪山小妖怪》延續“中國動畫學派”特色,展現出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原汁原味的藝術品質。影片將於8月2日全國公映。
記者發現,該片IP授權衍生、聯名商品未映先熱,毛絨玩偶、拼圖等周邊預售火爆,並將在上海推出官方授權主題餐廳等。此前,業內一直認為國產片對票房依賴過高,而美國電影70%收入來自衍生品銷售。《浪浪山小妖怪》在IP衍生上提前布局,能否打破這一局面?
孫悟空來臨前的故事
“它既不是《西游記》新編,也不是《西游記》改編,而是找了一個作者沒寫的空隙,其故事是《西游記》的補寫。”影片監制、藝術總監陳廖宇說。兩年前,中式奇幻動畫短片集《中國奇譚》曾引發全網熱議。其中備受關注的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以主角小豬妖作為“努力打拼的無名之輩”的縮影,消解了傳統神話與都市現實的邊界,引發情緒共鳴,單集突破1億播放量。喜劇動畫電影《浪浪山小妖怪》由《小妖怪的夏天》原班主創團隊打造,在同一世界觀框架下,講述一段發生在“平行時空”的全新故事,展現小豬妖的另一種“妖生”——闖出浪浪山,與同為無名小妖的蛤蟆精、黃鼠狼精和猩猩怪組成“草根取經團”,踏上一段笑淚交織的西行冒險。
陳廖宇介紹,電影與當初的短片同時啟動制作,“既不是前序,也不是后續,實際上它是一個平行的故事”。《浪浪山小妖怪》講述的是孫悟空來臨前發生的故事,在電影中,小豬妖做了一個特別的選擇,“看任何故事,無論是科幻還是古裝,比照的都是當下的自己。”
《浪浪山小妖怪》匯集了一支超過600人的制作團隊,精心打磨了1800多組鏡頭,制作了2000多張場景圖。作為延續“中國動畫學派”特色的作品,在陳廖宇看來,這部電影最大的特點是“筆墨入鏡”,即讓筆墨去構造鏡頭,而非用鏡頭去表現筆墨,比如小豬妖的兩顆獠牙,其弧線保留了手繪感,但這些正是最難的地方。
首映禮以“沒有名字的”為主題,呼應影片主角“無名小妖”的身份。《浪浪山小妖怪》靈感來源於西游故事中那些從未被詳細書寫過的小妖怪,聚焦“孫悟空到來之前”的浪浪山世界。導演、編劇於水透露,片中,四個不起眼的草根小妖將假扮師徒四人去取經,因為身份置換產生很多笑料。“小豬妖作為主角,性格是積極、正向的﹔蛤蟆精比較投機、保守﹔猩猩怪社恐,不愛說話﹔黃鼠狼精則是個話癆,但要裝扮沙僧,就不能話多,因此動作、表演、台詞都能產生喜劇性。”
總制片人、策劃李早說,美影廠過去的作品曾涉及非常多與《西游記》相關故事,包括《大鬧天宮》《金猴降妖》等,而《浪浪山小妖怪》是一個“非主流”的《西游記》故事,聚焦的是西游路上主角以外小妖的生活,這些小妖怪更像你我他。
提前布局IP衍生品
首映禮當日,上海影城SHO成為“浪浪山”的樂園。走進一樓大廳,中央“浪浪山”打卡區域吸引了眾多觀眾拍照,琳琅滿目的IP衍生品擺滿“樹樁”,如同一個小型文創集市。據上影元工作人員介紹,《浪浪山小妖怪》IP衍生品在上美影、上影元的天貓旗艦店已經開啟預售。“有了大概的故事框架和角色人物的形象圖庫后,去年底我們就已陸續進行衍生品規劃,目前已經研發了200多個品類。”除了網上銷售,電影衍生品也會通過全國院線渠道進行銷售,還會出現在中信書店、新華書店、西西弗書店等連鎖書店,以及名創優品、KKV等連鎖商店。
記者在現場看到,《浪浪山小妖怪》的IP衍生品品類繁多,不僅有毛絨潮玩,還有文具、拼圖、家居用品、香氛等。電影還與老字號品牌英雄鋼筆聯名進行文具禮盒的開發。“這次合作的品牌有二三十個,商品的SKU總體超過1000個。”李早介紹,團隊根據消費者的不同定位,推出不同價格、不同尺寸的產品,“《中國奇譚》上映時,就有粉絲反饋說買不到我們的周邊。這次我們試圖做一個更立體、全維度的IP開發,包括內容創作、聯名營銷、周邊設計開發等,都有完整的計劃”。
“毛絨潮玩是其中最大的品類,我們和國內一個頭部品牌合作,打造了3個系列的產品,這些毛絨玩具都有骨架,手部是可以動的,其中猩猩怪用的材質是仿貂毛,大一點的玩偶定價在500元以上。”工作人員透露,毛絨玩偶是目前最受歡迎的衍生品,預售第一天已賣出2000多件,現在第二批在補單。“此次文創開發希望走精品路線,除了徽章等常見周邊外,試圖推出更多新的衍生品類,讓更多粉絲通過衍生品去了解、喜歡這一IP。”
相較國外市場,國產電影的衍生品市場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在李早看來,文化產品給觀眾提供了情緒價值,而周邊是延續情緒價值的一種方式。“周邊開發是另一次創作的開始,需要大量從平面設計到工業設計的轉化,以及對消費者喜好的研究、材質的選擇、內容和產品的結合等。”
“我們希望把《浪浪山小妖怪》作為一個長期的IP項目來運營。它是《中國奇譚》首個大電影項目,未來還有《中國奇譚2》,甚至《中國奇譚3》這樣的劇集,這些衍生品也是為后來的作品預熱。”工作人員表示。
“我們一直希望它是一個‘奇譚宇宙’,打造成一個平台式的IP。”李早透露,團隊還在同步開發一款VR產品,8月底將完成第一個模板的產品測試。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鐘菡 張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