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次大幅縮減,常規公交調整走“定制”引爭議

班次大幅縮減,滬商專線變“青浦DZ9線”引爭議
常規公交調整走“定制”捷徑?
上海市定制公交運營服務平台5月8日正式上線,標志著上海公交開啟全民定制化服務。市民登錄“隨申行”App或微信小程序上,輸入起始地和目的地,就可發起定制公交路線。目前已有220余條以“DZ”打頭的定制公交線路出現在了申城街頭。由於線路設計上更匹配市民出行需求,定制公交線路推出后頗受歡迎。
但5月10日起推出的一條“青浦DZ9線”卻引發爭議。和先有需求再推出線路的“定制”過程不一樣,青浦DZ9線是由原市區至青浦商榻的“滬商高速專線”轉變而來。據乘客反映,滬商高速專線轉成定制公交后,線路走向不變,區別僅在於班次大幅縮減。乘客質疑,如此出爐的定制公交線路並非是應對市民的出行需求,而是走“定制”捷徑,對公交線路進行調整,或是線路最終調整方案出台前的“過渡措施”,這種做法違背了定制公交的運行規則。
一些客流不足面臨調整的常規公交線路,通過調研資源和需求,優化轉為運營更靈活的定制公交未嘗不可。但在轉化過程中,如何讓“定制”做到“有名有實”?
青浦DZ9線僅一輛車在跑
5月13日7時剛過,陳老伯夫婦乘坐地鐵來到淡水路、長樂路路口附近,並找到了淡水路西側的“滬商高速專線”終點站。他們當天的計劃是乘坐該專線前往青浦大觀園游玩。陳老伯認為,滬商高速專線可以直達,效率上不輸地鐵轉公交。搜索手機百度得知,清晨7時30分是從市區發車的首班,也給游玩留足了時間。可繞公交站牌轉了一圈,滬商高速專線沒了蹤影,取而代之的是5月10日剛開通的、同樣前往商榻的“青浦DZ9線”。一紙告示提醒乘客發車時間有調整,市區首班延后至9時。由於時間不合適,陳老伯夫婦只能無奈回家。
落款時間是4月30日的告示透露了更多細節:兩條線路走向、停靠站點和票價均相同,不同的是,滬商高速專線原本一天有9個來回班次,而青浦DZ9線一天僅2個來回班次。商榻每天上午6時和下午3時發車,市區則是上午9時和下午6時發車。班次銳減讓人措手不及,僅5月13日一早,包括陳老伯夫婦在內就有7名老人扑了個空。
當天7時48分,6時從商榻出發的青浦DZ9線抵達市區。車門一開,約10名乘客下了車。記者向他們詢問,他們有些是來市區求醫,有些則是走親訪友的。車上的“行車路單”顯示,公交車剛從商榻出發時車上有14名乘客,有乘客說路途中又上了一些,最多時車上有20多名乘客,“不算少了”。
距離上午9時返回商榻還有1個多小時的空隙,司機坐在站點旁的大樓樓梯上休息。客流的特點得到了司機的印証,從他口中,記者得知更多滬商高速專線轉為青浦DZ9線的“內幕”。“非高峰時段,有時車上就兩三名乘客。”司機稱,滬商高速專線的調整在所難免,如今轉為青浦DZ9線便是調整措施,“從之前的三輛車,調整為現在的一輛車、一名司機,上午下午各來回對開一次”。
對於5月10日開始的變化,不少乘客表示理解,“畢竟要考慮成本問題”。不過,對於車次安排,不少乘客建議優化。
定制線路系彌補營運空白
上海青浦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常規公交轉為定制線路”的說法並不准確。他指著記者在公交站看到的告示,著重強調了“新辟青浦DZ9線”“滬商高速專線暫停運營”字樣,稱是在滬商高速專線暫停運營期間,用更靈活的定制線路填補營運線路的空白。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為方便郊區居民出行,市通郊巴士應運而生。但隨著軌交線網發展,郊區居民的日常出行越來越方便,對市通郊巴士的需求幾乎是斷崖式下跌。工作人員說,滬商高速專線也面臨著這樣的困境。2017年,軌交17號線開通,2024年,17號線西延伸線投入運營,都讓滬商高速專線的客流驟減,“我們投入3輛車共計18個班次,但平均下來每個班次的客流還不到10個人次”。再加上這條線路長達70多公裡,單程運營時間長達100至120分鐘,“有時延安高架擁堵,車輛超時的情況不時發生,一方面引發市民投訴,另一方面司售人員也面臨勞動強度大的問題”。
綜合考慮這幾個因素后,青浦巴士著手開展線路優化工作。經過前期調研,他們想將位於市中心的起終點挪移至青浦蟠龍路附近,相關方案於2024年9月在市交通委官網公示。當月,市交通委發布了一則《關於186路等7條公交線路調整網上征詢市民意見的通知》,調整方案裡的確包括“滬商高速專線”,調整后起訖站為“商榻—蟠龍路站”,理由為超長線路優化,提高運營效率。在當年12月19日的《186路等7條公交線路調整計劃》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情況的反饋中,並未提到對該線路調整的反對意見。
“公示通過后,我們就著手准備線路調整計劃落地。今年4月6日至16日,按照要求在站點張貼公告進行告知時,沒想到收到了不少反對意見。”工作人員說。調整計劃陷入窘境,到底該怎麼辦?在4月25日召開的協調會上,有人提出在原有班次“懸而未決”的情況下,可臨時採取“定制公交”的策略,靈活調整營運時間,主要保留目前客流較高的早晚高峰班次,還能兼顧部分乘客的直達需求。工作人員坦言,之所以引入定制公交,是因為常規公交的要求更嚴格。原來,作為常規公交線路,滬商高速專線必須遵循《上海市公共汽車和電車客運服務規范》。規范要求,村村通、最后一公裡、定班線等特殊線路的運營間隔原則上不超過60分鐘。也就是說,運營班次、間隔時間必須符合規定,不能隻在早晚高峰期間發車,而定制公交就沒有這些限制。一周后,與滬商高速專線走向完全一致的青浦DZ9線出爐。
靈活性是為更好服務市民
溝通中,定制公交的靈活性被青浦巴士的工作人員津津樂道。這種靈活性,不僅體現在工作人員所述的“運營班次和間隔時間不作硬性要求”,還體現在定制公交線路的推出手續簡單,不再像常規公交線路一樣需要審批,動輒“走3個月的流程”,定制公交隻需在運營服務平台上進行為期一定時間的公示。“一些線路先通過定制公交來試水,客流培育成熟后還能轉化為常規公交,青浦此前就有這樣的成功案例,定制公交的優勢不言而喻。”青浦巴士的相關負責人稱。
但關鍵問題是,青浦DZ9線的“定制”究竟體現在何處?
通過12345市民服務熱線,有乘客建議,或許保留兩輛車在早晚高峰實現對開,這樣可以避免僅一輛車運營帶來的時間上的不匹配。回溯青浦DZ9線的推出,缺少的正是聽取乘客意見並“定制”運營方案的過程。據記者了解,青浦DZ9線在平台上上線后,定制公交運營服務平台方曾建議青浦區交通委和公交企業要通過平台來認真聽取乘客的反饋,如給出幾種方案來供市民選擇,或組織乘客提出需求和建議,但遺憾的是相關方面並未重視這一環節。
定制公交運營服務平台的運營方——上海隨申行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數據業務部負責人孫虎指出,定制公交在政策上設計的靈活性,其宗旨是讓公交企業的資源和乘客的需求匹配更精准,這種靈活性是用來更好地服務乘客的,而不是公交線路調整的“捷徑”。他認為,像滬商高速專線這樣面臨調整轉型的線路不少,集中乘客的需求調整為門檻較低、運營方案更靈活的定制公交未嘗不是一條解決之道。但在調整過程中必須要重視與乘客的交流互動,前期聽取意見,推出后則要注重乘客反饋,必要時還要延長公示時間。
下一步,上海定制公交運營服務平台稱,5月中旬起將陸續走訪各區交通管理部門和公交企業,對平台的使用情況進行調研。同時也要對平台的相關功能進行重點推廣,讓公交企業熟悉平台功能,從而更好地推出定制公交線路。
青浦巴士也表示,后續將廣泛聽取乘客呼聲,積極收集各方反饋,為廣大乘客提供安全舒適的公共交通服務。
(來源:解放日報 記者 毛錦偉 栗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